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浦城新闻网 > 文艺文化 > 正文

美丽的山村 神奇的池塘

2017-11-15 09:52:07  来源:  责任编辑:浦城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蒋献芹

位于闽北浦城西北方向的古楼乡,有个上山洋自然村。何谓“上山洋”?曾有一段美妙的传说:相传五百多年前,在蓑衣洋群峰之巅,有一只黄斑大虎追赶着一群山羊,追啊!赶啊!追赶到岗头山的出口处,虎遇猎人阻击,便不再追赶了。而后,人们就叫岗头山“虎停口”。被追赶的那群山羊,有的已奔散,尚有三只羊逃到一座小山的脚下,在一个很大的岩石洞边躲避着,后来大虎未再追赶了,那三只羊就跑到山脚下寻找食物,这三只羊被仙人点化便变成了三座小山。这三座小山并排地列着,形似飞奔下山的三只羊,远眺其景,形态逼真。蒋氏先祖在这里开辟住宅时,就因其形而取名“三羊村”。该村因海拔较高,故而又称之为“上山洋村”。

上山洋自然村,历史悠久,风光秀丽。村周围有许多四季常青的古松柏树,走进村中,空气清新,甚觉清凉舒爽。

村前有一座小山墩——高殿坪。这座小山墩像屏风一样,把整个村子挡住,不过屏风不见村。人们有传说“山路弯弯上山洋,转弯抹角始见村,外村里村还有村,祠堂背后新处里,外村一个大门里,挤住农户十六家”的说法。

村后有一片青山一垅田。青山青松伴南竹,郁郁葱葱,交相辉映,似如画卷,蔚为壮观。

村的中心有四处是七百多年前,先祖创建保留至今的古文化遗产、遗迹,它们是:蒋氏家祠,宗山祖墓,神奇的池塘,多年老杉松。

蒋氏家祠。先祖创建于清朝年间,至今已有几百年,尚保存完好。家祠坐北朝南,正大门方型,门额上方嵌“蒋氏家祠”四个大字。两侧门额圆型,分别嵌“派远”“流长”。走进大门内两侧各有40平方米的空坪,大堂面积约300平方米,大堂正上方摆放着香案、祖龛,供奉着历代先祖之灵牌。这些先祖之灵牌,幸裔孙蒋旭连,蒋子成等人,把先祖灵牌搬到自家楼里藏起来,躲过四旧一劫难。因此,祖宗灵牌完整无缺。现在村民(裔孙)仍一年四季都在供奉着,特别是逢年过节更是热闹,有的化冥纸,有的点香叩拜,祈佑合家幸福安康!

1942年乡贤蒋肇西(箕星)创办“上山保国民小学”时,就在家祠内隔了三个教室,请来四位教师,蒋颖贤为其中之一,有学生50余人,历教3年多,因师资筹集维艰,学校停办。

宗山祖墓。距家祠约五六十米远处,原叫梨树坪,现叫殿坪岗的地方,是“蒋氏入浦始祖九十四世宗山公之灵墓。此墓碑石柱左刻“祖德宗功地脉兴隆庇族盛”,右刻“龙蟠虎卫山川风水产英贤”。墓顶碑额刻着“福泽千秋”。墓碑左刻“道光十九年夏月重整”,中刻“乐安堂始祖考蒋公宗山之墓”,款刻“上山洋、古楼、前排、大源头、黄处垅、翥岭下、下家源、溪垅合族裔孙敬立”等字。

宗山公生于南宋保佑三年(1255年)七月,终于元天历元年(1328年)十月,其墓已历七百多年,尚保存完好。

2005830日,为纪念宗山公诞辰750周年纪念活动,裔孙捐资将灵墓及家祠整修,祭祀纪念聚会有宗亲200多人参加。浦城由始祖宗山公繁衍的蒋氏裔孙共五千余人,上山洋村繁衍的有3000多人,遍布80个村。

由上山洋村始祖繁衍的3000多人中,曾有过许多名人轶事,就近代的有蒋金福、蒋金富、蒋肇西等乡贤,为民排忧解难,修路、建桥、造凉亭、行医、办学等,办了颇多有益于民众的实事、善事、好事,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佩与赞扬!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更是人才辈出。据收集的资料统计,上山洋村(包括迁出部分)已获大专以上学历的有40多人,中专学历的60多人,其中有北大、清华以及北京建筑学院等名校毕业的,亦有留美、留日获硕士、博士学位的达11人。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蒋颖贤一家15人中就有九人获大专以上学历,三人留学日本均获博士学位。

神奇的池塘。在宗山祖墓右侧,有一口30*40平方米的池塘。这口池塘是明正统十三年(1488年)间百世祖明敏公迁到上山洋居住时开挖的,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神奇的是,这口池塘里的水,无论干旱或暴雨,都一年四季“不涸不溢”。

池塘里养着鲤鱼,村民世尊祖训,族规严禁捕捉。每年四、五月间,鲤鱼产卵时,村民便忙着采些松枝、杂草放进池塘里边,让鱼产卵,然后再把松枝、杂草移放到自己的稻田里孵化成鱼,鱼随水流,就整垅、满坂的稻田里、水沟里、小溪小河里都有鱼,便成为村民的菜肴。

多年老杉松。在蒋氏家祠的左侧,有一座“社公庙”。社公庙的背上有一棵老杉松,这棵老杉松三人合抱不着,村里年长人说:“这棵老杉松是百世祖明敏公所种,至今已有五百余年。”这棵老杉松它经历过20多代人的岁月沧桑,虽然现在杉松的尾端已经枯死,但下半截还青青地活着,还能再活它几百年呢!

上山洋自然村,离古楼乡政府有20多华里,是在浦城境内中部最高山峰——腾云尖(海拔1470多米)的脚下。村的范围内耕地较小,山地、林地居多,蕴藏着茂密的森林和毛竹。村后约10华里延至蓑衣洋山脉处,有个叫里洋的山窝里,1958年大跃进时期,集中两个公社(古楼、仙阳)、九个大队、500多个劳动力,历时两年多,兴建起一座小一型水库,取名“里洋水库”,后改称“上云水库”。该水库上游及周边全是森林、毛竹,没有村庄、居民。库容水源全靠天然积蓄,水洁净无瑕。该水库坐北朝南,面积1.2平方公里,能储蓄水量12万立方米,可解决四个村庄、3000多亩稻田和部分农作物干旱的大问题。这座小型水库规模虽不大,但它的水流向却有很大的差别,库渠道右边之水流向叶家山村,通过灌溉稻田及农作物之后,其余水流入江西广丰县,汇入信江,直流鄱阳湖。叶家山村属信江——鄱阳湖最源头的自然村;库渠道左边之水流向上山洋、溪垅、黄处垅村,通过灌溉稻田及农作物之后,其余水流向临江,汇入闽江。这就是所谓“一库之水,两省两江”的说法。全国大小型规模的水库几千万,像这样规模不大的小型水库,其“水”跨越两省、两江的实属罕见。

上山洋自然村,群众有传说“山路弯弯上山洋,山高水冷路又长,山清水秀疑有路,闽江源头之一村”。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南浦时政
更多>>新福建
更多>>文化文明
更多>>理论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4 FJN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浦城县五一三路132号
办公电话:0599-2822949   E-mail:408759325@qq.com  闽ICP备15018385号  
浦城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2871397   举报邮箱:pcsx888@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浦城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码3507220201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