缕缕茶香飘千年
2016-11-30 11:16:43 来源: 责任编辑:浦城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核心提示:悠久的栽植历史、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成就了浦城茶叶的上好品质,上好的茶叶品质也让浦城茶叶飘香千年。近年来,随着浦城县被列入福建省第三轮(2014年-2016年)现代茶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实施县。截至目前,全县的53家茶企、22家茶叶专业合作社中,共注册茶叶商标25枚,其中省著名商标1枚,南平市知名商标5枚,1个公司获得国内有机茶认证。
历史悠久 茗茶传承
浦城栽培种植茶叶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茶产业一直是我县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据考,浦城在三国时期就开始茗饮之事,晋尚书陆迈为吴兴(浦城)县令时,用茶飨客已蔚成民风。明代,浦城成为福建主要产茶区之一。据明成化十五年《浦城县志》载:洪武年间浦城“桑麻被垄,茶笋连山”,可见当时茶叶之多。即便是在茶叶明显衰落的清朝,在富岭、水北一带茶乡,民间仍有以该户产茶评论其家计贫富的民俗。解放后,我县成为省里扶持的茶叶生产重点县,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浦城的气候、土壤条件十分适合种植茶叶,所产茶叶品质甚佳,因此从古至今也得到许多历史文化名人的高度评价。”南北朝“梦笔生花”的大文豪江淹在浦城当县令的著文:“武夷山脉所产之珍木灵芽皆淹平生所爱。”文中“珍木灵芽”即指茶叶。清代在浦城侨居的梁章钜在《归田琐记.品茶》中记“浦茶之佳者,往往转运至武夷加焙,而其味较胜,其价亦顿增。”上世纪80年代,浦城文化馆收集历史传承的一首采茶歌:“正月采茶是新春,二月采茶瑞香开,三月采茶桃花红,四月……”民歌为112句7字长调,充分体现了当地人采茶、制茶的历史延承。
好山好水出好茶
浦城不仅产茶,也出好茶。曾有“小苏州”之称的浦城是一方物产富饶之地,它靠近北纬38度线的神奇地带,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良好。清光绪《续修浦城志》载:茶“产西岩山、昭山者最佳”,即县城西关的莲塘镇到仙阳镇一带。
明、清时,浦城盛产“三马茶”,也叫“马迹茶”,为高山绿茶。这茶原产在海拔1600多米的忠信镇福罗山,常年云雾缭绕,日照较少,年平均气温15度。其茶鲜叶宽厚,形似大白茶,茶香扑鼻,入口清凉,色青味醇,冲沏三四次仍芳香不断,销省外已200多年。
浦城茶香,极有灵性。盘亭乡秀里的宋代“吴氏三贤五进士”都和浦城的茶有缘。《秀里吴氏宗谱》载:“育,字春卿,少奇颖博学,逐患心疾,后得古方和丹砂茶饵之,大醉一夕而愈。”据说这茶就是出自本乡本土的棠岭。吴育将答谢住持不收的重金施给茶农种好茶,成为一方百姓养生健心的宝茗。其弟吴充为相精心辅国,也好茶,吴家与王安石、欧阳修都是姻亲,常把乡茶送给亲家和朝中大臣品尝,被赞为“建州奇茗”。 因此,他在茶诗中道“莫言老守无心汁,排比宾竂醉过春”。茶以士荣,士以茶乐,浦城茶能“醉过春”,岂不是好茗品?
茗茶传承谱新篇
“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精品品牌,把浦城茶叶做精做强!”这是当前浦城从事茶产业人员的共识。
品牌是走向市场、占领市场的关键。为此, 我县大力实施品牌推进战略,鼓励企业创建自主品牌。我县全力推进2014-2016年的现代茶业重点县项目的建设和落实,共有24家茶叶企业或专业合作社承担项目建设,建设生态茶园12880亩,17家企业和合作社进行茶叶初制加工清洁化提升改造,8家茶企增置9台茶叶智能色选机。
传承突出特色。浦城茶人在过去野生优质茶的基础上,借助桂花之乡优势,努力创新品牌,如茶中的“丹桂红”“桂花红”“桂花香”等,借承历史优秀文化,新创“闽驿红”“梦棠红”“枫溪红”“醉过春”等一个个佳茗,畅销全国。此外,浦城制茶人在对“观音眉”“马迹茶”等历史茗茶不断进行传承的同时,也不断结合市场需求,打造新的 “茶叶名片”。仙阳茶厂“剑峰绿” 于1994年获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优质奖,登上《中国绿茶谱》;2011年开始,福邦茶厂的“闽驿红”连续二次获得省优质茶奖;2015年,忠信顶红茶业公司的红茶再获省优质茶奖。
为整合优势资源,推动茶产业进一步发展,浦城县多措并举,对特色品牌茶叶进行集中宣传。在“请进来”茶叶专家进行指导的基础上,积极“走出去”,利用在外经商人员多的特点,将优质茶叶推销到全国各地。同时,结合线上线下销售模式,集茶叶展销会、网络销售于一体,进一步拓宽销售领域,让浦城茶叶在各地市场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袁野 吴勇君)
千亩茶园 垅上飘香
小雨刚过,海拔500多米的山上云雾缭绕,连绵起伏的千亩茶园翠绿欲滴,弯弯曲曲的茶园机耕道两旁,盛开的水仙老枞茶花香气怡人,煞是好看。11月20日,石陂镇南岸村白石垅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千亩生态茶园,给游客呈现了一幅美丽茶园景色。
由于合作社投资300万元的茶叶加工厂正在加紧建设,去年和今年采摘的茶青全部销往武夷山茶厂。我们种植的都是热销的岩茶品种,加上生态好,茶叶品质好,去年采的8万斤和今年采的15万斤春茶,全部销售一空。”合作社负责人吴晓华介绍,白石垅茶园自2011年开始建设,截止目前,已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茶园种有肉桂、水仙、奇兰等目前市场热销的茶叶新品种。最近几天,合作社正在抢抓秋冬黄金施工期,建设茶叶加工厂,计划年底前建成和设备安装完毕,明年就可自己制茶了。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南岸村拥有千亩桔柚果园采摘,以及正在动工建设的泽之谷生态农业观光园,发展茶园观光休闲旅游,茶园里的农家乐明年初可建成营业,届时游客可茶园观光,赏茶品茶购茶,还可品尝南浦溪鲜美的河鱼,甘甜的桔柚。”吴晓华对白石垅生态茶园的建设和发展充满信心,白石垅茶叶专业合作社现已被评为县级农村合作社示范社。 (吴勇君)
丰溢堂:万斤好茶“闯”上海
这里山青水秀,生态优美,产出的茶就是好。”日前,来自上海鑫龙实业有限公司的采购商代表一行8人,来到富岭镇双田村岩顶山的浦城县丰溢茶叶有限公司的茶叶生产基地实地考察,对公司的千亩生态茶园和茶叶频频点赞。
“鑫龙公司是我们的老客户了,一年就要销出3000多斤茶。公司的茶叶在上海已‘闯’出一片天,一年销量有两万余斤。最畅销的产品是‘矮脚乌龙’,客户普遍反应,该款茶耐泡、清香怡人、回甘好。”浦城县丰溢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廖汉亮介绍,公司成立于2012年,生产基地位于国家级生态村双田村,是一家集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化茶叶企业。现有茶园面积1200亩,均位于海拔600至1000米之间的山上,主要种植武夷肉桂、水仙、大红袍等10多个国家级优良品种,目前已完成投资2000多万元。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浦城茶叶龙头企业,打造集种茶、制茶、售茶、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茶叶公司,计划2017年茶园面积扩大至4000亩。”廖汉亮介绍,茶园全部按照生态茶园标准建设,公司还计划投资500多万元,在茶园及周边套种桃树、梨树,建设古色雅韵的茶楼、茶艺小公园,发展以茶叶为主的乡村观光休闲旅游。 (吴勇君)
忠信“马迹茶” 茶香云外飘
在忠信镇坑尾村小福罗山山腰上有个马迹自然村,山上云雾缭绕,山涧温润透亮,青瓦土房沿溪而立,葱郁茶树遍布房前屋后。相传古代仙人曾隐居此地,留下“洗马潭、石马槽、马蹄迹”等遗迹,故称“马迹茶”。此茶为天然野生茶,年代久远,有些野茶树高达两三米,多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方,产量小,品质佳,传统手工制作的特级茶每公斤可卖到2000多元。
祖辈几代都住在马迹村的村民廖永标介绍,马迹茶零星分布在深山中,面积约有800余亩,村民只进行人工锄草等管理,不施肥,不打农药。相传,清代时曾有一位叫廖斯茂的人定居马迹村,看见野茶满山,采摘品尝后觉得滋味甘醇、香气淡雅,便将野茶精心培植。据《浦城县志》记载:马迹茶其茶叶形似大白菜,芳香扑鼻,色青味浓,入口清凉,经三四次冲泡仍有芳香,清代时畅销浙江金华一带。
“普通茶树一年可采两三茬,但马迹茶一年只有一茬。”廖永标说,马迹茶一般在清明发芽,谷雨采摘。村民每年都能采上百公斤青茶,平均每户能增加2000多元的收入。近年来,每逢谷雨前后,不少武夷山的客商就会到马迹来收购茶青。
“卖茶青的利润远不如卖成品。”在上海经商的忠信村民杨秀珍和好友杜梅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两人交换意见后,决定在马迹建起自己的茶厂,成立“润隆马迹茶叶种植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经营,与10多家农户鉴定协议,茶山不打草甘膦、不施肥,合作社收购茶青加工,共同做好马迹茶这个品牌。2014年5月,他们就成功注册了“丹霞马迹”商标,投入100多万元建设“浦城县马迹福罗茶叶加工厂”。
今年8月,在“正山武夷杯”名优茶大赛中,马迹茶以其优异的品质在800多个茶样中脱颖而出,荣获“探花”奖。 (柳志勇 巫晨璐)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