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浦城新闻网 > 文艺文化 > 正文

浦城马灯戏:舞轻盈曲动听

2016-11-09 11:09:20  来源:  责任编辑:浦城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戏曲是民生民俗和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北史载:“春节元宵期间村坊赛戏,观者通宵达旦。”

 

旧时浦城流行的剧种有赣剧、京剧、越剧、三角戏、传子木偶、马灯戏、白菜灯戏、堂班等诸多种。但至目前,除赣剧得以传承延续外,其他剧种基本已销声匿迹,而在忠信镇的下庄村枫坞坑口自然村至今还活跃着一支由十几个人组成的马灯戏团体。

 

这是一支传承久远的戏脉

 

近日,笔者经考察和多方资料考证,下庄枫坞坑口自然村的马灯戏是浦城历史上传承久远的一支戏脉。

 

舞轻盈,曲动听,鼓钹阵阵,丝竹声声……一幅太平盛世景象令人心醉。今年的春节期间,笔者在下庄枫坞坑口的一个农户晒谷坪中亲眼目睹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马灯戏。

 

戏班包括演员和乐师共16人,锣鼓声起时,两个穿唐装的壮汉分两边挥舞由紫竹镂空多格串铜钱的竹棍(钱棒)边呼边舞出场。在笛子、胡琴《洗马曲》合奏声中,两位俊俏的童子手持以红头绳捆扎的竹鞭指引,由两男两女(金童玉女)骑着两红两白的两匹竹马分别舞向晒谷场中心。

 

鼓乐声中,钱棒挥动,四位身套竹马的孩童交叉串马,时而并驾齐驱,时而穿梭而过,灵活的双手牵动缰绳,马头时伸时缩,马口时张时合,或仰首长嘶,或低头饮水,或撒蹄狂奔,或闲庭信步,动作栩栩如生,精彩之至。

 

锣鼓稍停,丝竹轻弹,钱棒手用钱棒轻敲左右脚胯铿铿作响,雄浑的《洗马曲》声中孩童们轮番起舞,扮演生、旦的演员在胡琴的伴奏下一问一答,唱起了传统剧目《下南京》……全场演出约一个小时。

 

这个班组大多数是老师傅

 

演出后,领班告诉我们,下庄村枫坞坑口自然村的马灯戏师传于当地艺人谢贵高、张天妹、谢小芳,这几位老师傅则是从上世纪40年代从忠信街学成归来组班,农忙务农,农闲演出,现班子里挑大梁的为谢德友(领班,67岁),谢练华(鼓乐指挥,65岁),凌忠云(高腔,71岁),谢紫娇(唱曲,60岁出头),鼓乐手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男女引马童子810岁,四个马灯戏演员1215岁。

 

这些师傅基本上是本村人,继承了上代留下的马灯舞,在腊月时用竹篾编制马架,蒙上绸,纸绘画为马,正月初二出灯,领队白天手持写有“恭喜发财”字样的灯笼走村串户下帖,受帖人知道马灯戏要来,会在家中备果品,糕点,桂花茶,香烟等招待,马灯戏演完后,东家还会封赏蜡烛,发红包道辛苦,收帖人打恭作揖连道“发财”,双方皆大欢喜。一般正月二十演出结束,便把马灯烧掉,来年再编再演。

 

忠信的马灯戏最早流传于忠信、宅门、游枫、际洋、坑尾、金樟一带,当地人最初以自发形态结班,与正月闹花灯、舞龙灯、打狮灯、串鱼灯相配合,班班有高手,相当活跃,其主题以歌颂“吉祥平安、五谷丰登”等为主。其首创年代源头已无法考证,但根据民间口口相传的时间应为清代中期。

 

这里的马灯戏有自己的故事

 

相传在200多年前,忠信乡溪源炭坞自然村后山的白马岗曾发生过一次山体滑坡,当时暴雨倾盆,大小沟壑洪水暴满,村中墙倒房塌瓦起飞,鸡鸣犬吠人悲号,雷声响过之后,后上顶上一匹白马冲天而起,在云端中徘徊绕圈久久不去,众村民以为是白马精作怪,点香祭拜无效,开铳驱赶更凶,村里老者无奈,命人用竹篾黄纸扎竹马,敲锣打鼓祭祀白马求平安,白马自此消失,于是后人每年自办马灯班,走马唱戏祭祀马神以求来年风调雨顺,百姓平安,后遂成习俗,经过不断地演变,业余的马灯舞逐渐成了专业演出的马灯戏。

 

马灯戏又称“太子花灯班”

 

据传,“太子花灯班”最早产生于唐代,朝廷有一位尚未登基的太子,在正月里游长安街市观赏花灯,街市上人车如潮,达官贵人每辆马车上都悬挂一盏或多盏方形灯,颜色五彩缤纷,行人则提着绘有花鸟虫鱼或十二生肖的各种彩灯上街炫灯,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皇太子十分高兴,他在宫中不能擅自外出,对长安街灯深深眷恋,命人在从宫廷出入的每辆马车上,前后都必须悬挂自己设计的各式马灯。

 

太子登基后,对马灯更是加以倡导,后来索性命宫女们编排腰扎纸糊篾架的各色彩灯,装上马头跑舞,并配以鼓钹弦乐伴奏,久而久之,马灯戏作为一种宫廷曲艺传至民间。

 

最初传入民间的马灯戏剧目很简单,题材限于民间传说,内容短小精焊,戏的情节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天上、人间、鬼域三界各有内涵,其意义在于启发人们行善事,尽孝道,善心为人。后来,马灯戏在民间发展壮大,成为深受欢迎的剧种。

 

经过无数代艺人的演化提炼,马灯戏从图热闹,联乡谊的小范围活动,走向了灯彩和戏曲结合的艺术道路,成为与民间戏班相互串演的衣食饭碗登上舞台。

 

唱腔唱词诙谐幽默

 

马灯戏的唱腔唱词在经过浦城文人的改编和创作下,段段感人,既有诗词韵味,又有乡土气息,尤其是道白更具有浓厚的浦城风采,戏曲对白主要以普通话(当时的地方官话)为主,插科打诨穿插浦城方言,甚至夹杂忠信、官路、盘亭土腔,比方说:“前面一架南瓜架”,说成“头前一座番婆棚”,把“不知道怎么办”说成“妹晓得二厢弄”,种种误会的方言诙谐、幽默,常使观众笑口常开,明知错词也不会刻意挑刺反驳。

 

后期的马灯戏,主题音乐是“十番”,曲牌优美丰富,音乐、鼓点循规蹈矩,依谱而行,容不得半点差错。据传“十番”源于唐代皇家乐曲,由宫廷专业的乐师演奏,供皇帝和达官贵人欣赏,后由于历朝兴衰逐步流向民间。主要曲牌有《将军令》、《百姓欢》、《升平乐》、《千秋岁》等十来个。这些曲牌旋律优美动听,如飞花飘雨,雅韵清心。打击乐声骤起时如惊涛骇浪,令人惊心动魄。

 

据资料考证,解放前浦城曾有戏班24个,至民国36年(1947),因兵灾、瘟疫、贫困等诸多原因,演员先后离开舞台而务农,直至1952年万安乡马灯班根据形势而邀请一批演员成立同乐剧团。次年由人民政府批准为半职业演出团体,也就是赣剧团的前身。

 

随着历史的不断演变,马灯戏已销身匿迹,目前看到的忠信下庄枫坞的马灯戏,应该是浦城戏曲的活化石,能否延续传承,还得靠相关部门的扶持和戏班自身的努力。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南浦时政
更多>>新福建
更多>>文化文明
更多>>理论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4 FJN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浦城县五一三路132号
办公电话:0599-2822949   E-mail:408759325@qq.com  闽ICP备15018385号  
浦城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2871397   举报邮箱:pcsx888@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浦城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码3507220201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