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浦城新闻网 > 文艺文化 > 正文

并非遥远的岁月(上)

2016-08-30 11:01:14  来源:  责任编辑:浦城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胡旦生

 

   小时候我喜欢和一群小伙伴到家后门不远的“大溪”去嬉戏,见着她欢快跳跃着有声有色奔向远方的身影,我真想问她,你“家”在哪里?长大后,我终于知道她来自本县境内忠信镇的福罗山区,那里有129座千米以上山峰,还有60多万亩莽莽苍苍大森林,在“娘胎”中,她只不过是一线涓涓细流。凭着对大山外面世界的憧景与执着,她涌起小小浪花千呼百唤、摧枯拉朽勇往直前,终于汇集成一条颇具体统的南浦溪,并携建溪汇入闽江,最后奔向东海怀抱。

早在4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南浦溪两岸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1800年前东汉建安初正式置县,为福建省最早置县的五县之一,史称汉兴——又曰南浦、浦城。

我有幸成为南浦人,那是1949年正月初一呱呱坠地,之后虽然历尽人生酸甜苦辣,到头总算有了安居乐业的暮年。今天,当我漫步在江滨整洁亲水便道,当我看到513路、黄华山路、兴浦路五彩缤纷的华灯初放,当我见着梦笔山大道两旁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的时候,我不禁感慨万千,总抹不去儿时留在南浦城中的点点滴滴。

记忆也许从45岁开始,当时浦城繁华有名的街道唯前街、后街两条,其它都属七弄八巷,就算街头坪、添灯()下、市心街、大溪沿也比较热闹,但它们毕竟只有5060米长,成不了气候。后街也叫民主路,我家就住民主路32号,进门是一条窄弄,拐过黑暗不长的湾后眼前让人豁然一亮,面前厅堂两边有数间四正的厢房和大房,这里住着4户人家;厅堂后面是讲究的二层板房,二楼上面住着当时银行的几位单身职员。巷弄“贴隔壁”是家“上规模”的肉燕店,整天噼里啪啦捣肉声声不断,师傅全穿“白大褂”,个个是“白面”。我几乎记得店里的全部师傅,他们对我好,常常逗着我玩。燕店往上隔壁是家裁缝店,师傅是外地人姓周手艺好,他高高瘦瘦穿着长衫,拿把剪刀一丝不苟往案板前一站,感觉好威严的。再往上是“真吾”照相馆,这是当时全县唯一正统的一家照相馆,店里有位老板矮矮瘦瘦,穿件长衫经常手搭后腰,活脱是一位相声演员;同店还出了个王姓“游泳健将”,他一个猛子就可从南浦溪这岸“闷”到对岸酒厂。说到这,我又不能不说说“真吾”照相馆正对面的姚聋子酱园店了。姚聋子为人善良勤俭又经营有方,夫妻店开得红红火火。酱有咸酱、甜酱、番椒酱;油有白豆油、乌豆油、虾油、芝麻油;酒有冬白酒(米酒)、黄酒、五加皮、烧酒、包酒;咸菜有荞子、榨菜、辣椒、罗卜等等以及各样酸醋。七字形的柜台摆满坛坛罐罐,这些坛罐大都是青花瓷的,若留今日,肯定价值连城。

姚聋子儿子与我既是发小又是同学,打小就滚在一起,我最喜欢在七月半这天到他家门口“抢斋”。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这天是“饿鬼抢斋”节日,晚饭后,前街、后街的孩子早早将白天采摘的荷叶折成“花子帽”戴在头上,手拿根苦竹扎举着不知从哪“偷”来的未成熟柚子,柚子上插几柱香,腰间还拴着稻草之类扮成“饿鬼,于是就有“资格”走街窜巷“抢”食比较富裕人家摆出普渡鬼魂的供品。姚聋子家年年除豆腐、茄子、丝瓜三道必备斋菜外,还大量供应冬白酒,自小我就对酒情有独钟。

自姚聋子家往上行50米就是街头坪,期间靠右有李姓车木店、依七面店和煎饼摊;对面是供销社废品收购点、祝氏琴楼、理发店和篾器店。再往上笔直走依次是添灯(丁)下、市心街和衙前坪。当年添灯下和街头坪车水马龙是浦城县的地标,祖桃桃的京果店和山芝生的膏药店就在添灯下,城关唯一百货公司处在街头坪。

如果将衙前坪街心并不是很高的木质纪念碑范围看作是人的“头”,那么市心街就是脖子,添灯下至南门头和添灯下至学前街是左、右手,天灯下和街头坪为身躯,人来人往汲水不断的女儿井是裤岔口,裆下前街为左脚,裆下后街为右脚。不过这人有点“残疾”:他右脚伸到德星门(今民主村部附近)稍长,左脚只伸到天长社至多到燕尾弄或司前路头又稍嫌短。

“后街打前街,打得无处申冤”,“前街打后街,打得地下爬”,当回忆起当年这奶声奶气耳熟能详的童谣,我一点都不感到暴力,相反,它是一种天真烂漫的童言无忌。我虽住后街,但从后厅出门就是若大的火烧坪,走出火烧坪就到前街。我也常常和前街小伙伴厮混一起,到对面新华书店看小人书,沿隔壁大弄走到尽头屠宰场看杀猪,热了就翻过旁边城墙背下到大溪——南浦溪冲凉嬉戏。前街的弄在我的印象中,从大弄中间小弄往上走可出南门头,对面就是湖塘头弄;打锁弄是塞肚弄,竹鸡弄是连接前、后街之间比较长的弄;潭处弄是我娘经常手挽竹篮出入“登瀛门”到溪沿洗衣裳的弄;三圣弄沿城墙上通小城门下达“登瀛门”并接大溪沿。大溪沿直通江山街、八角亭、七星桥。过了七星桥,往左拐有座大水碓,整天叽叽呀呀唱着椿米的歌,再往前是林业车队、三里亭松香厂,这是一条浦城通往建阳、建瓯、南平的必经之路。当年浦城前往南平,“大万国”要整整挪上一天好晚才到。过七星桥往右径就往莲塘、西岩、李处坞去了。

7岁时我就读后街尾的民主小学,这学校给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虽然它简陋但很大,虽不光鲜但古朴得有底蕴,它叮叮当当的钟声扬起我理想的风帆,除了学“一只乌鸦口渴了”之外,我们还经常翻过后面的围墙,到后坊教堂听唱诗班的演唱,或是越过城墙穿过小石桥到外面的桃园、田畈撒野打闹。最神秘不过的是校斜对面“屎缸弄”有关“鬼”的故事了,屎缸弄弄口是县糕饼厂,进而是盐仓,再进就叫人毛骨悚然了。里面有棵大松树,从弄这边搭向弄那边,据说每当月黑风高之夜,“高子伯爷”(迷信中的鬼神)就会坐在树当中伸着长舌,打着哈欠、荡着脚止怪吓人的。这条弄晚上鲜有人走,即使白天人们也是顾盼左右怱怱路过,一出弄口就是司前,即现今的党校门口。严格说,当时司前不是弄是条街,它路面较宽较长也全是河卵石铺就,两旁建筑又颇具气派,其间还有零星商店和几个“单位”。再往前直走到底是横弄,近处有一口井,井水甘甜可口,右弄通德星门、大园、汽车站、马车埂去梦笔山;左沿着城墙根直走就到江山街、县看守所,县看守所多年后成了县竹器社。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南浦时政
更多>>新福建
更多>>文化文明
更多>>理论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4 FJN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浦城县五一三路132号
办公电话:0599-2822949   E-mail:408759325@qq.com
浦城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2871397   举报邮箱:pcsx888@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浦城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码35072202010026   闽ICP备150183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