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浦城新闻网 > 文艺文化 > 正文

登瀛门怀古(配本文件夹里的图)

2016-05-19 14:33:04  来源:  责任编辑:浦城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徐德明

 

浦城,是福建最早置县的五个古邑之一,迄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最初设县之时是东汉末年汉献帝在位的建安年间,故称为“汉兴县”,但实际上是割据江东的孙策、孙权兄弟控制的地盘,到三国鼎立后,就改名吴兴。及至唐代,先称唐兴,天宝年间才改名浦城县,从此再没有改变过。像这样一座有近两千年历史的古城,于今能供人凭吊怀古的古迹,居然只留下瀕临南浦溪的两座小城门及城门两侧各一段不足百米的老城墙,而且其历史竟也只有二百年。

 

 

细心的游人在这两座城门旁边,可以看见城墙上那一块块厚重的城砖上多刻有“嘉庆十五年”和“祝徐氏捐修全城”的大字印记。嘉庆十五年发生了什么?祝徐氏是何许人?为什么由一位女子来捐修?现在能回答这些问题的人可能就不多了。

   

         大灾难从天而降

 

生活在清朝嘉庆年间的一位县学生员(民间称为秀才)全征兰曾写有一篇《水灾记》,是一篇珍贵的史料,他记道:“嘉庆庚申(即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六月廿五人定之时,暴雨倾注,终夜不息”。 “天甫明,南浦桥下,屋架填河,树木器皿诸物拥挤奔赴,男妇附物逐浪而下者瞥眼皆是,呼救之声惨不忍闻,既而壅塞横决,互相冲激,城垣倒荡(塌),桥亦崩塌”。彻夜的大暴雨到天明时作者眼前所见的就是一幅地狱惨像。全氏还记述,“后访视被害诸村,知尤甚者首李墩,次溪南,李墩计户几百,片瓦无存。溪南隔河两岸,人烟稠密,素称殷盛。遘是灾,仅存村后数屋而已。官田则西路居民一洗而尽,予家遭劫者十有九人(全氏为官田村人)。忠信、村头、祖村、沙里及水口、上湖、溪西、富湖沿河诸村均被其害。至山蓬纸厂,漂流倾压者不知凡几也。是日申刻天稍霁,次日雨水复漲,又次日辰刻,南浦河下漂尸如蚁,竟日始息。其余或积田中,或绕树枝,或荡山边,以至旷野、池塘、村衢园地,无在不有骨骸星布,犬豕蹈籍,即问有好义之辈捐金掩埋者,亦多不胜收,盖吾邑自宋绍兴遇灾以来,未有如此劫之甚者也”!全氏在此文中还记述他在受灾次年的正月。曾到南浦溪上游的福罗山一带考察,“仰视伏罗诸山,处处如指爪之擘画”, “知即发水之处,有大小园石穿山而过,磊叠而下,极园大者,几过三围”,全氏当时所见到的,就是我们现今称之为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对这次洪灾,造成了雪上加霜的严重后果。

 

 

嘉庆十六年(1811年)新修的《浦城县志》中也明确记载:“嘉庆五年(1800年)六月二十五夜,大雨无雷,覆蠡(即福罗山)山水陡发,诸流暴涨。二十六日卯时,南浦溪水骤高二丈余。县城自龙潭门以南、南浦门以西迄于迎远门,冲塌二百八十余丈。雁塘、忠信、登俊、官田、太平诸里,田庐漂坏,淹毙人口以数千计,水过之处桥梁皆圮。”这场从天而降的大灾难,给浦城百姓造成了惨重的损失,它留下的伤痕,灾后多年依然难以平复。

 

         祝徐氏慷慨捐资俢城

 

城墙,对一个城市而言,其功能极为重要。战争时,它是抵抗敌人侵犯的防御工事;在平时,特别是对于南方沿溪河而建的城市,它则是抵御洪水侵袭的救命屏障.

 

 

嘉庆五年的这场特大洪水,将浦城县城的城墙冲毁冲塌长达四、五百丈。县城的东、南、西三面皆空。这种状况对全城数万百姓的威胁,可想而知。想要修复城墙耗资巨大,灾后多年,苦于财力缺乏,官府或民间都只能望“墙”兴叹。嘉庆十年(1805年),本县一位在京师任刑部尚书高官的祖之望,因老母年高,请假回乡养亲(这也是当时官场制度),回乡后见到洪灾留下的残破老城,再次与全城士绅商议筹资俢城。此时,他有一位论辈分为表姐的姻亲祝徐氏得此消息,慨然表示愿捐出自己的全部家产共约五万余两银子,“独力捐修全城”。敢于毅然作出此惊天承诺的竟然并非须眉丈夫,而是一位平常女性!

 

 

这位祝徐氏究竟是何人物?我们从祖之望后来为她撰写的《祝母徐太淑人述略》和祝氏家谱中,可以大略得知其身世。祝徐氏,在娘家时名叫徐明,生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其父为本县太学生徐逴。她之前曾有一段不幸的婚姻:十九岁时遵父母之命出嫁,丈夫第二年就染病身亡,旧时代封建伦理要求妇女以“三从四德”作为行为规范,“三从”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但祝徐氏和她丈夫并未生育有子女,无子可从。其父母在她为亡夫守节三年后,又将她改嫁给本县富绅祝乾封为妻,从此便成为祝徐氏。婚后,她为祝乾封生育了二子二女,两个儿子名昌祺、昌泰。祝乾封在大洪灾前两年,即嘉庆三年(1798年)病逝,享年63岁。到嘉庆十年(1805年)祖之倡议俢城,祝徐氏也已是54岁的老太太了。祝徐氏的决定也得到她两个儿子昌祺、昌泰的支持,祖之望和当时的知县黄恬就将此事逐级向上报告,闽浙总督汪志伊为此专程到浦城实地考察,最后由嘉庆皇帝下旨,批准实施,并命祖之望就地“督办”。具体由祝徐氏之子昌泰(候补知府)任“总办”,昌祺(候补郎中)、昌时(候补主事,祝乾封前妻所生)以及祝徐氏之侄徐芬任“帮办”。

 

 

经过几年筹备,修城工程于嘉庆世五年(1810年)冬天正式兴工,到嘉庆十五年(1812年)冬竣工,费时两年整,总耗银50400两,修复后的新城墙加长增高,共长1600丈,高24尺,基厚25尺,顶厚18尺,城墙上有(箭)垛口3464个,炮座9个,卡房9座。又兴修大城门5座(门上建城楼)分别是:金凤门(东)、南浦门(南)、近远门(西)、德星门(西)、拱北门(北)。另有小城门4座:华丰门(东)、龙潭门(南)、登瀛门(西)、太平门(北)。

 

 

想象当年修城竣工,省府县官齐集,官民共庆,肯定是一派欢喜气象,但是工程的倡捐者祝徐氏,这位伟大的女性,却在竣工的前一年,即嘉庆十六年(1811年)九月因病溘然辞世,终年仅60岁。

 

 

祖之望在纪念祝徐氏的传文中记述了,祝徐氏在病危时,曾把三个儿子叫到面前,嘱咐他们在她死后仍要努力将修城的公事办好,不要将她的名字向官府宣传。祖之望将她的义举,和晋代朱序的母亲韩氏奋身守卫襄阳城、五代时浦城人章仔均之妻练夫人保全建州百姓的故事相比较,称赞祝徐氏的功德和她们不相上下。

 

 

经过两百年的岁月消磨,祝徐氏当年捐修的县城城墙,城楼等建筑物大多已荡然无存,到如今只留下了登瀛、龙潭两座小门和一小段墙体。但是她这种舍弃私产,造福乡里的可贵精神,两百年来被浦城人民百姓广为传颂,并将永远留存于史册之中。

 

         热心社会公益的祝氏家族

 

清嘉庆年间,浦城祝氏家族是本县的富家巨族,祝徐氏捐巨资俢城,事迹震动当时。但对这个家族而言,捐私产、办公益绝非仅此一例,现据史志所载亦当略作介绍,以飨读者。

 

 

浦城祝氏先祖在明朝初年自浙江江山县迁居两省交界的浦城县资圣村(今浦城官路乡姚宅村,村中有资圣寺,该村与江山廿八都镇毗邻),其后人名祝仲安者,曾任渔梁岭防守,后升任都司之职,是位武将。到清朝初年又有祝贞,字顺宇,号芝园者,时任福建汀州镇左协,武节将军,驻防宁化。从他开始其家迁入浦城县县城中居住,祝贞就是祝乾封的曾祖。祝贞生二子:孔、圣。祝圣生四子:大年、大经、大纶、大纲。祝大纶,字言如,号立斋,康熙初年县学庠生,也生有四子:素封(早殇)、荣封、乾封、帝封。祝乾封排行第三。这个家族在浦城还捐资兴办如下公益大事:

 

 

开创浦城祝氏宗祠。祝大纶在世时,念及祖祠远在浙江江山县江郎山下,路途遥远,祭祀祖宗的活动多不能参与,便和儿子们商议开创新祠,三个儿子一致同意,老二荣封愿意捐出自己的宅基,随着祝大纶、祝荣封、祝乾封先后辞世,此事就由四子祝帝封召集几位子侄负责实施,历时三载,于嘉庆九年(1804年)在浦城首创祝氏宗祠,秏资12000多两银子。

 

捐助福州鳌峰书院和南浦书院。县志载嘉庆三年(1798年),祝乾封、祝帝封兄弟遵照其兄祝荣封生前遗愿(荣封先于乾隆五十八年,即1793年病故)。将其所遗产业“计房屋22座,店屋10座,每岁入租银513两,租钱70千文,归南浦书院拓充经费”,另又将其部分遗产捐赠福州鳌峰书院(林则徐、梁章钜均曾在此就读),两处书院捐资共计值数万金。梁章钜(曾主南浦书院山长,后任江苏巡抚)为此著《城西祝翁(荣封)捐充书院经费碑记》。

 

 

建南浦新浮桥。嘉庆五年大水,南浦桥亦被冲毁,闽浙总督汪志伊为修城事亲到浦城勘察,同时指示地方应同时重建南浦桥,以利两岸百姓往来,先公布告示,征募建桥捐资人,但“悬示三月,应者寂然”。祝徐氏又和几个儿子商议,她说“吾既捐修全城,若并办此桥,恐力有不逮,汝等其勉力,以成吾志。”第三子昌泰遵母命,在南浦门西,“造舟为梁,勾栏严饰,其长六十四丈有奇,广五丈八尺许,费六月余日而告成并设绿波渡(船)二,以备缓急,计金钱二万缗”。

 

 

镌刻宋、元、明浦城先贤著作十二种,建文昌阁、宝宋亭、二有堂,均由祝昌泰出资完成。祝昌泰,(1783-1846)字躬瞻,号东岩,为祝乾封第三子,生母即祝徐氏,监生出身,曾任官刑部直隶清吏司郎中,候补知府,平生乐善好施,嘉庆年间新修县志、建义仓他都是积极捐资出力。他和梁章钜也是儿女亲家。

 

 

福建闽派古琴的代表人物。祝昌时为祝乾封长子,他有两个儿子:凤鸣(1787-1851)、凤喈(1801-1864)。兄弟二人雅好音律,琴艺精湛,喜结交文人雅士,其家收藏古琴数十张,因苏东坡曾为宋代著名古琴作《十二琴铭》,乃将自家操琴之室名《十二琴楼》,兄弟所遗《与古斋》古琴谱、琴论等成为我县一份重要文化遗产,是福建闽派古琴的代表人物。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南浦时政
更多>>新福建
更多>>文化文明
更多>>理论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4 FJN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浦城县五一三路132号
办公电话:0599-2822949   E-mail:408759325@qq.com
浦城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2871397   举报邮箱:pcsx888@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浦城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码35072202010026   闽ICP备150183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