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一缕入梦遥
2015-09-01 11:10:40 来源:浦城新闻网 责任编辑:施柳清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吴荣贤) 每个人,总有一块最初生长、嬉戏、记忆痕迹最深的土地;每个人,都有一种热土难离、厚土难舍、沃土难忘的情结;由故土演绎而出的乡土味似一汪生命源流处的清泉,在心底最静谧处根植着浓浓的乡愁,成为每一位华夏子孙血脉中的不灭烙印,代代相续。当你隔着距离回望,溪涧流水、瓦间农舍、烟霞幽谷、苍山叠翠……是否也承载着你遥远的乡愁呢? 从县城驱车出发,无论朝着哪个方向,不到半小时,便可路过或抵达不同的村落。如果天晴,可见笔直的公路向前延伸,仿佛连接着蓝天,满眼是铺天盖地的绿,清新、幽远,像是盛世里的欢歌。 总是这么觉得:黄昏是一天中最美的时光。黄昏时分,日头已经开始缓缓下落,太阳把西边的天镶成了一道金边,晚霞映照在小河里,小河中流淌着金黄色的波纹,有一种万物归宗的祥和,一派宁静和美,如水粉画般悠扬。这个时间去田野里走走,是再好不过的。走进田间地头,环绕身边的是一望无际的稻田,从远处看,成片的稻田向外喷射着绿光,甚是喜人。从近处看,稻谷已经抽了穗,虽未完全长成,但青色的稻粒却是那样饱满。地里的农民终年默默耕耘,男人们有的提着锄头除去一些杂草,有的扛着扁担挑着水准备浇地,女人们则在一旁帮着忙,间或说起什么愉快的事情,便大声地呵呵笑着。 一路漫不经心地走着,不知不觉间走进了村庄。此时,落日的余晖将最后一片光芒洒进了房屋和街巷。随着时代的发展,砖木老屋变成了崭新洋楼,青石小板变成了水泥路面。相同的是,各家的门前和院子里依然种着些黄瓜、西红柿、豆角、茄子,它们恣意地生长着,有着属于蔬菜本身的清香。收工回家的人们在街上相遇,三五一群互相聊天拉话,走过各家各户的门前,可以闻到从屋里飘出晚饭的味道,爷爷奶奶拉长着声调唤着孙子、孙女的名字。盛夏的夜晚,有的村民敞开衣裳,在庭院里摇着扇子,喝着小酒,闲话家常。月朗风清,与世无争,不禁会让人想起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那句:"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世上有些地方,是可以给人震撼的,那种猝不及防、温柔的震撼。比如这些随处可见的小村庄,它可能不像沈从文写出湘西的瑰丽清秀;不如鲁迅笔下浙东有那么多的故事;没有周涛笔下西北的雄壮冷峻;不似张承志写下西海固的刚烈苦难……它就是中国大地上浩如烟海的平凡村庄,但它却有着自身独特的美。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还有阳光、田野、村落、炊烟,这种美是乡野的,而真正的乡野是温暖的、质朴的、贴心贴肺的。 在这样的山村里住着,被青山绿水包围着、滋养着、提醒着、安慰着,人也一下子变得天真纯澈起来,忘记了城市生活给我们的很多压力,仿佛回到了遥远的童年时光,仿佛饮着一碗满含乡愁的陈年老酒。 风俗与故乡有着难以割舍的血缘关系,每个人在故乡的土地上生活过,受到民俗风习、生活方式的熏染,不论离家多远、离家多久,乡愁和乡味总是缠绕着你,正可谓故土难离,风俗难易。举凡故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沿革、民间传说、宗教庆典、服饰饮食、婚丧嫁娶 ,都可以绘制成鲜明生动的风俗画 ,为乡愁增加悦目的色彩和怡人的诗性。 许多的美丽,深藏在民间。比如浦城的剪纸,千年的民间传承,由一把剪刀与刻刀引领着,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婚丧嫁娶、节日庆典、记事抒怀,无不应用剪纸艺术。人物、动物、花卉、山水,离不了喜上眉梢、龙凤吉祥、双雨莲花、鸟语花香等吉祥和美的祝愿。母亲传给女儿,女儿再传给女儿,一代代、生生不息,成为真正的民间艺术。 赶圩的日子,对所有的村子来说,都像一个节日。 圩场上人山人海,喧哗声、喇叭声、叫卖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亲切而生动地展示着世俗的风情。卖豆腐丸、灯盏糕、酸枣糕、清明粿的摊位上站满了人;几个老人家从街头走到街尾、又从街尾走到街头,在思忖着要给孙子孙女们买什么礼物;大姑娘小媳妇走到卖衣服的摊前看了又看,但最后还是没能挑出一件合意的衣裳;小孩子是最快乐的,一路牵着大人的衣角往人堆里挤,买新衣服,买新玩具--手枪、汽车、布娃娃…… 到了该吃饭的时间,走进村里的一所农家小院,好客的主人一定会让你先喝上一杯桂花茶。再抓一条刚从河里打上来的鲜鱼,加上柔而脆嫩的肉燕、香味独绝的泥鳅煮芋子、酸甜可口的蛋菇汤,配一杯家酿的米酒,鱼的鲜香、菜的清香、酒的醇香和着茶的幽香,着实是一种生活享受。 夜幕降临,乡间独有的木偶戏要开场了,村里的空地上早早搭起了戏台,戏台四周的灯光把周围照耀得如同白昼。台子下面早已围满了人,只待锣鼓响起,看演员们在台上唱念做打,他们随之在台下喝彩叫好。对村民们来说,现场看一次木偶戏,图的是热闹,也是一种满足。好戏散场,大人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还在继续议论着演员的表演,回味着与老朋友的交谈。孩子们却早已困了,伏在大人的肩头背上酣然入睡。 如果放慢脚步,缓缓而行。那些厅堂巷院以及或宽或窄的村道上,随处可见工艺精湛的雕刻、斑驳沧桑的砖瓦、悠远深邃的古巷,有着古旧的、风霜的美,流淌着岁月的光辉。穿行其中,甚至会情不自禁地用手触碰墙壁,试图体会它骨子里的悠然。徐志摩先生说:朴素是真的高贵。在这样的村子里行走,感受到的正是朴素的高贵。 当乡愁超越了家乡的一棵树、一条河、一座山,而具有了诸如风俗、美食、建筑这样的文化外在,乡愁其实就生了根,长出了灵魂。 无论时光如何飞逝,乡愁是每个人心里的永恒情结,是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对故乡深沉的爱恋,是心底最温暖最美好的记忆,更是灵魂深处最干净最纯粹的依赖。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