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序曲(中)
2015-07-15 10:31:33 来源:浦城新闻网 责任编辑:施柳清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暗渡陈仓 打忠信 越渔梁 暂时甩掉追兵跳出埋伏圈的先遣队将士心情并不轻松。与党溪村毗邻的岩步村群众向我们这样描述那天的情景,“我听我父亲说起过这件事。那时,我父亲19岁了,我的爷爷是以采药为生的,父亲很小就跟我爷爷学采药。那天,我父亲背着一大筐采好的草药,从密林中钻出,父亲说,他看到对面山脚下的小路上,急速走来一支队伍,队伍很长,望不到尾。路的前方,一个樵夫好像全然不知迎面走来的队伍,他坐在路边,抽着烟,身边放着一捆刚的下的柴草。他好像并不知道危险正一步步向他逼近。父亲想大声提醒他,又担心当兵的放枪,心里正七上八下,突然,这个樵夫像猿啸一样,对着两边的青山发出悠长的呼啸。顿时,两旁的青山中、草丛里、密林处,钻出一个又一个当兵的,高兴地欢叫着向山下跑……” 跑下山的,正是奉中革军委命令前来接应的广浦县苏红军独立营以及浦西特区苏游击大队。 “他们又是拥抱,又是握手,笑声、呼声响成一片。不过,只一会儿时间,那些从山下跑下的兵,带着那支长长的队伍,又飞快地继续走了……”老乡停了停继续说,“队伍转了一个山弯,慢慢走远了。我父亲看看太阳已过正午,便扒开草丛,准备从小路插回家。突然,队伍的后面传来一阵噼厉叭啦的枪声,沉闷的枪声在山谷间久久回旋着,我父亲急忙翻过山顶,往山那边看。只见山脚下那片垄田、半山腰藏着很多兵,一齐往后面打着枪,特别是几挺机枪打得特别猛,长长的火舌连远处也看得清清楚楚,间杂着从山上飞出许多东西(注:手榴弹),那东西一到地,就炸得特别响,一团团黑烟瞬间从地上升起往天上窜。不远处的国军队伍很乱的样子,特别是后面,像炸了窝的蜂群似的,你挤我推地往后退……” 这次战斗,便是尾随先遣队后面的49师前卫部队与先遣队断后部队及广浦独立营的遭遇战。伍诚仁师长被南昌行营严厉训斥后,一改往日小心翼翼的打法,率精锐轻装冒然急追一上午,便与先遣队断后部队接上了火。 往浦西老苏区休整的意图已经暴露。国民党军已开始派重兵把守江浦线。军团长寻淮洲在中央代表曾易洪的百般阻挠下,只好令参谋长栗裕急电中革军委,说明调虎离山先攻忠信然后再找战机突破江浦线入古楼老苏区的军事布署。 忠信镇耄耋老人回忆那次战斗是这样说的,“我记得好像是太阳快要落山时分,小街两旁冲来很多红军,直扑县中队驻扎的那个地方,我家的土墙缝正好对着中队那个地方。只见麻脸连长刚出门不远,一见红军,当时就吓得呆在那里腿一直打颤,然后,一转身杀猪般嚎叫‘赤匪来了,赤匪来了’,边说边撒开双腿兔子般窜回中队部。紧接着,密集的枪声响起,横雨般的子弹呼啸而来,像一把把铁扫帚似的,把屋里冲出来的人全扫倒了,一颗炸弹飞到中队部边上的烂泥塘里炸开了……整个小街上到处响起号声、枪声、喊杀声,伴随着刺刀与刺刀‘吭吭嚓嚓’的声音,那些曾经帮还乡团作威作福的家伙,现在一个个跪在地上哀嚎……” 有3个敌人从中队部后门的田埂上往山里钻。先遣队最小的战士小石头发现了,正要举枪,寻淮洲紧抿着嘴,一言不发制止了小石头。小石头正迷惑不解,参谋长栗裕淡淡一笑:“让他们通风报信去吧!”。先遣队风卷残云般灭了这股敌军后,快速打扫完战场,在浦西特区苏游击大队的带领下,以极快的速度穿过管九、排栅、上碧、茄罗等村庄,到达位渔梁岭下的渔梁村。 与此同时,气喘吁吁跑到仙阳的3名敌军,向防守在仙阳的735团报告了忠信遭袭的消息。很快,南昌行营传来电令“此股赤匪乃匪巢流窜之寇凶恶之极也,江浦一线防守甚密,赤匪极有往东窜炭坞(注:炭坞曾是广浦县苏政权下辖的炭坞区苏政府所在地)旧巢威胁我龙泉一部之企图,49师速抽一旅与浙保团合围之。” 正当敌军以为我军可能回师往东进击龙泉,重新调兵遣将时,先遣队已趁夜色静静埋伏在江浦线渔梁村一线。由于敌军误判我军将向东进击,所以,往西一线的江浦线警戒就显得稀稀拉拉。正当先遣队选准一薄弱防线准备穿越时,远处突然传来汽车郁闷的鸣笛声。几束昏黄的灯光忽明忽暗由远而近。 “干掉它!”寻淮洲低低发出战斗命令。 瞬间,几条黑影跃上公路,急速在公路上布下拉丝雷炮后,又迅速撤回公路两旁卧倒埋伏。灯光越来越近了,只听“轰”的一声,一团火光冲起,沉寂的渔梁村顿时响起炒豆般的枪声。十分钟过后,渔梁村又陷入一片寂静。战斗结束后,红军战士才发现刚才截获的是国民党一辆运兵车。六连绰号叫“小石头”的小红军和与他一般高的广浦独立营小战士张宝兰正各押着几个俘虏往集中地,六连长叫小石头把俘虏交给张宝兰后,带着小石头等又急匆匆赶往渔梁岭下破坏了一段公里和电线,以防后续运兵车赶来支援。大队人马则快速越过江浦线往西古楼老苏区急进。第二天中午,待防守仙阳的735团回过神来急驰渔梁支援时,先遣队全部人员已全部进入浦西特区苏政府下辖的古楼境内。 40多年后,渔梁村村民叶盛言自豪地说:嘿嘿,当年还是我带的路哦,红军是经花墙头、麻山、大坑沿,翻过蔡家岭到达与古楼毗邻的上下洋的。 77年后,我们在古楼石村见到了当年还没有枪高的小红军张宝兰。说起这段往事,张老大手一挥,开心地说:“枪声一响,我就冲上去了,一把抓起一个俘虏……” 军民鱼水老苏区古楼情 “那个人多呐,当年红军还住过我家呢!”古楼一耄耋老人一见我们,便滔滔不绝打开了话匣,“当年红军就住在我们这沿线三四公里的石村、村尾、枫树下、八佛殿、岩前、古楼、潘处坞、桥头十几个村庄。一个排哨一直放在和广丰交界的章墩头哦,队伍那个长呀,看都看不到头。”老人兴致勃勃向我们描述着当年的情景,“那时我们古楼老苏区的百姓可真不含糊,虽说有十几个村庄,但房屋不多呀,才四、五百栋吧?但自己的亲人回家了,再怎样也不能让他们受风寒呀,我记得队伍里有一个叫“小石头”的小红军长得也就差不多和我一般高,可人家那个精神呀,啧啧啧,还会叫我认字呢。呶呶呶,就是在这块空地上叫我写字的。”老人边说边指着前方不远处的一块空地继续说,“队伍回来的时候,正值青黄不接的季节,又一下子来了这么多队伍,但我们老苏区的百姓那个真个不含糊、不含糊呀,我们摘下未成熟的南瓜、玉米,对了,我家后山那片玉米也全摘了,哈哈哈,不心疼哦,只是后悔当时为什么不多种点玉米啥的……” 先遣队的到来,给日益紧张的浦西、浦北苏区带来了短暂的宽松与安定。在苏区的日子里,年轻的红军战士帮群众挑水、修屋,识字的战士在门前的空坪上用树枝一笔一划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小石头自从加入宣传队以后,写起标语来总是有板有眼很是认真。古楼村中那幅用红墨汁书写的“打倒国民匪党”的标语,似乎仍在向我们述说着当年那段往事。 回忆起先遣队领导人在古楼期间的活动时,老红军张宝兰是这样说的:“那时,只知道首长们很忙,很少出屋子,门关得很紧,就连警卫员也很少进屋。里面的事,我就不知道了。只记得和我住在同一排屋的那个叫“小石头”战士,毕竟是瑞金来的,知道的事就是多,他说有时军团长命令部队散开,而政委又要他们撤下,真不知是怎么回事。他说,从瑞金出发以来,一路走呀打呀的,很多战友都牺牲了,这大半年来仗打得真是点憋气……特别是那狗养的49师,整天像狗一样跟在后面,打又不让打,心里真不是个滋味……” 其实,张老描述的这个情景正是政委乐少华呆板执行“左”倾冒险主义在古楼苏区的真实写照。在先遣队到达古楼前,浙南某县的农民暴动起义已被国民党当局镇压,宣告失败。军团长寻淮洲和参谋长栗裕认为,既然起义已经失败,而且队伍在远离中央苏区根据地的情况下,经过2个多月的浴血奋战,伤亡惨重,希望能在闽北古楼老苏区适当休整、补充兵员。更何况闽北分区委已致电朱德称:石陂等建浦区苏计划八、九、十等三个月扩大红军1000名。但政委乐少华认为军团长寻淮洲这是“对革命丧失了信心,心存畏难情绪”,于是动用战时政委裁决权,对寻淮洲军事部署进行干涉。年轻的仅21岁的寻淮洲为此十分烦闷,整天把自己关在屋里苦思冥想下步行动方案。政委乐少华却拿出中革军委电令“限于本月10日,绝对不得延迟等待”军令,强硬干涉先遣队必须无条件北上浙江。而此时,浙江国民党军已在浙闽交界的各个关隘路口布下重兵,就等红军自投罗网!(赵岩多)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