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有“海神”,前洋的妈祖“巡村”喽!
2015-05-19 10:15:52 来源:浦城新闻网 责任编辑:施柳清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大山深处有“海神”。富岭镇前洋村远离大海、四面环山,但在5月10日,即妈祖诞辰到来前,前洋村上演了祭拜妈祖的精彩一幕。身穿各色衣服的村民们拉起长达两、三百米的队伍,敲锣打鼓放鞭炮,抬着“妈祖轿”,绕着村子走。中途停留之处,村民们便摆起香案、点燃火堆,跪下拜妈祖,然后拿起香紧随在队伍的后面。 前洋的妈祖文化已传承了千年,村里的老人告诉说,每年在妈祖诞辰之日的前后,村里便会举行“妈祖巡村”、搭戏台演唱地方戏、千人共吃团结饭等民俗文化活动,以前长达半个月,现在为三天,附近的上桥、圳边、高坊、大水口、双同等十多个村的村民都参与。 妈祖“巡村”有讲究 妈祖“巡村”很有讲究,出巡时至少要60人才能上路,需要全幅銮驾,即銮伞一把、“天上圣母”街牌、“肃静”牌、“回避”牌,以及玉斧、大刀、画戟等12种兵器组成的器械仪仗,红旗六面,护身童子一对(男童叫千里眼、女童叫龙女),锣鼓手等乐队两套。队伍服装要有红蓝黄灰青五种色;出行时不能戴斗笠;参与活动的村民要衣装整洁,而且品行好,抬妈祖轿、护身童子的必须是父母双全、兄弟姐妹间团结和睦、德高望重的村民;抬香炉的则要求是忠厚老实的村民。 “妈祖”文化源自古代水运发达 前洋自古是浙江入闽的重要通道,从唐宋时期开始,水运便十分发达,尤其是明清时期,更是盛极一时。龙泉及富岭前洋一带盛产的木材、毛竹、香菇及药材厚朴等都是以前洋古码头为中转站,通过前洋溪顺流而下至富岭的大石溪,再转运至南浦溪运到外地。 该村村支书叶必得的父亲就是撑排人,他说:“把要运出的木头和毛竹扎成排,货物便便放在排上,到了城关码头,再把木(竹)排解开,一起运上大货船。从大石溪至南浦溪的水路,需逆流而上,时常会发生事故,所以便有了妈祖崇拜。村民们从莆田请来了妈祖,于大宋年间兴建天后宫祭祀妈祖,并于乾隆8年和光绪24年重修,可惜文化大革命时被拆了建大会堂,现存的天后宫是1997年新建的。” 据悉,浦城有19座妈祖庙,但是把“妈祖文化”传承沿袭得这么完整的只有前洋。 妈祖轿由5种木材组成 妈祖轿重约150斤,需8人抬,若是出远门,则得备3套人马。轿子由樟木、楠木、花梨木、漆木、杉木五种木头组成,代表着东南西北中,五方都可以去。轿子上刻有十二生肖,正方书写有一幅对联:保家家健康和乐,佑户户兴旺昌盛。轿中有一把福椅,妈祖便坐在福椅上。妈祖的金身和护身童子都是樟木做的,相传是从莆田沿水路一路漂到前洋的。 在妈祖“巡村”活动结束后,村民们便聚在一起吃顿团结饭,共同祝愿来年又是风调雨顺,通常是上百桌,以素菜为主,村民们可捐米也可捐钱,数量不限,表的只是心意。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