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桑梓 瓷绘人生——熊文杰与熊文慧传续非遗技艺之路
2024-09-20 09:20:51 来源:浦城新闻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面含微笑的“福星小沙弥”、温润如玉的“投福贯耳瓶”、栩栩如生的“悟空”……近日,记者走进浦城县非遗馆,浦城大口窑青白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熊文杰正忙着给这些瓷器搬家,精美的作品在灯光下展现独特的韵味,令人陶醉。 印刻浦城地图的落款 “找回大口窑青白瓷的魂,是我归来的使命与荣耀。”熊文杰是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传统手工艺大师。他从小酷爱美术,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从事陶瓷制作和外销工作。2021年,他的“福抱”“福乐”“福佑”福星小沙弥系列作品被福建省博物院永久收藏。今年7月,他的青白瓷作品“投福贯耳瓶”登上央视舞台,为家乡浦城“代言”。 熊文杰介绍大口窑青白瓷文化 “一抹天青色,千年大口窑”。浦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从陶到瓷,在这片土地上坐落着许多窑口的遗址,其境内获评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商代猫耳山古窑址群,有着“中国龙窑鼻祖”的称号。“薄如纸、青如天、明如镜、声如磬”,宋代大口窑青白瓷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在南海沉船和日本经冢中屡现身影。2022年,“浦城县大口窑青白瓷制作技艺”被列入福建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4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制作陶瓷。如今,走在大口窑遗址的山间,随处可见废瓷片,可见当年的辉煌。”熊文杰说,他也在国外许多博物馆里看到家乡的青白瓷身影,这既让他感慨,也让他遗憾。 出于这份情感,2023年他毅然回到家乡浦城,成立熊文杰大口窑工作室,积极参与到大口窑青白瓷文化的传承、推广之中,帮助申请古窑遗址的注册商标,保护知识产权,也创作精美的青白瓷作品,在传承古老技艺的同时,把浦城窑火的历史讲给更多人听,传承这份璀璨的非遗珍宝。 “古老的历史、薪火相传的技艺,这是先祖的馈赠,也是一份责任。传承‘新火’,在重拾历史记忆中,展现浦城陶瓷产业的价值。”熊文杰说。 熊文慧教孩子体验陶瓷制作 熊文杰的这份执着,也影响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姐姐熊文慧。熊文慧是国家高级一级技师,陶瓷作品《官窑器主人杯》在2019年中国北京陶瓷艺术家作品展中评为金奖。她在广东佛山创办了陶艺工作室——杯听壶说陶艺坊,多年来一直从事陶艺美育工作。 “像是田里的泥土可以孕育水稻,陶土也是有生命的,它可以承载优秀的文化,孕育出小朋友们独有的创造力。”在暑期的“三浦并臻·美美与共”中小学生美术夏令营上,熊文慧给来自宁德、漳州、南平的100名中小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精彩的陶艺课程。教材制作、材料准备、场景布置……头天忙到深夜,第二天又要早起,背后的付出和汗水,往往不为人知。 为了传承这份“薪火”,她离开生活三十年的佛山,面临夫妻异地分居的窘境,只身一人回家乡。她创立“浦城·杯听壶说·青白瓷艺学堂”,聘请多名专业陶瓷老师,开设公益师资培训班,举办进校园、进社区的公益活动,受众人数达到上万人。 她还积极参与各类展会,如2024年厦门旅博会南平馆非遗展示、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启动运营仪式非遗集市活动、浦城县“非遗与家风的印记”主题活动等,积极宣传推广青白瓷品牌。由于繁重的教学任务和来回的差旅奔波,在从厦门旅博会返回后,她因过度劳累而大病一场,刚一恢复又全身心投入教学之中。 “有人不明白,为什么要做得这么辛苦。我告诉他们,这是热爱,也是责任。浦城正大力发展青白瓷产业,刚起步需要宣传,需要有新人来传承才会有未来。”熊文慧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技艺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一起推动,而他们一直在路上。(柳浪漫 连丽云)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