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岭中心小学:耕读教育,在孩子心中勾勒一片田园
2023-06-01 09:47:12 来源:浦城新闻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5月30日下午的课后延时服务时间,浦城县富岭中心小学的“耕读园”内,孩子们一边劳作,一边吟诵诗词。采摘下自己亲手种下的瓜果蔬菜,他们倍感自豪,相互分享着丰收的喜悦。 富岭中心小学的“耕读园”内孩子们收获丰收的喜悦 创建于1907年的富岭中心小学,原名富沙学堂。100多年的办学历程,让这所百年老校规模不断扩大,育人环境越来越好。并先后获评全国足球特色示范校、福建省农村示范小学,南平市标准化示范校园,浦城县民间剪纸基地校等。 从环境中感受“耕读文化”的气息 2021年,国家出台“双减”政策,该校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精神,充分发挥农村的地域优势,提出发展“耕读文化”的构想,以诗词文化为抓手,以劳动实践为载体,建立起耕读文化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耕读园。 “耕读文化是我国五千年来最精髓的一种文化现象,是最本真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它不仅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更造就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校长柯雪峰说,学校有效利用课后延时服务平台,围绕耕读教育理念打造课程体系,开辟早间四季诗韵赏析、传唱,每天与诗相亲,从春之歌、夏之声到秋之韵、冬之语中,感受诗词的魅力,体味人生的哲理。 “耕读文化”与韵律操、舞蹈、啦啦操结合 如今,“耕读”已成为这所乡村中心小学的特色校园文化。学校鼓励师生创作耕读文化对联、撰写耕读文章,并制成艺术品融入校园文化设计。学校还整合组建了18个“耕读艺术”社团,让孩子们在剪纸中诠释对诗歌的理解,以古筝、舞蹈重塑演绎农耕和诗词文化,韵律操、足球操、啦啦操,将诗词和动作完美结合。 从活动中体验“耕读文化”的魅力 “‘耕读文化’就是要推崇劳动与耕作,我们鼓励每个学生都走进‘耕读园’,每个孩子都得到进园锻炼的机会。”柯雪峰说,低年级的学生以观察为主,协助完成浇水、剪枝的任务,中高年级的学生参与农作物的种植实践活动,全程参与播种、施肥、养护、收成等过程。 学生参与农作物的种植实践活动 据耕读园的指导老师介绍,他们在选择栽种品种时,优先选取教材中提及的农作物。在劳动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劳动观念,真正达到“以劳养德”的目的,这是文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 学校还把当地的农业科技特派员请进耕读园和劳动课堂,在课堂上探索,在劳动中体验,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农园植物的生长,思考植物的生长规律,与生活诗词结合,感受农耕教育的美好。 从课程中汲取“耕读文化”的精髓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耕读文化”,无疑是彰显校园文化的重要路径。富岭中心小学把农耕田园文化、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农家生活等搬进了课堂,深度挖掘“三字经”“弟子规”、朱子家训及古诗文中的“耕读文化”内涵,营造传统诗文大阅读环境,诠释“耕读文化”中“耕”与“读”的含义。真正把耕读文化渗透到学校的每个学科教育,融入到教学细节中。 深挖朱子家训、古诗文中的“耕读文化”内涵 “以后,学校将把‘耕读文化’更好地融入到思政课程和地方课程中,让学生在体育活动、科学课程、劳技课中,‘耕’植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柯雪锋说。 勤耕尚读、深耕躬行、广耕力行、耕读传家,固君子之本,育坚韧之节,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富岭中心小学的“耕读教育”正扬帆起航。(柳志勇 邱春静) |
相关阅读: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