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浦城新闻网 > 理论 > 正文

澄清缩小贫富差距的三个认识误区

2022-08-31 09:28:05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缩小贫富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对此问题的回答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澄清认识误区,有助于为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扫清障碍。

认识误区之一:经济增长会自动缩小贫富差距。

1955年,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提出收入不平等先升后降的“倒U型”假说。该假说认为,在从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快速转变的经济增长早期阶段,收入不平等会增大,之后是短暂的稳定期,在增长的后期阶段逐渐缩小。接受这一假说的人大多相信,贫富差距拉大只是一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暂时现象,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后就会自动缩小。然而,无论是从经验事实还是计量分析来看,流传甚广的“倒U型”假说最多体现了特定时间或范围内的收入分配变化趋势,并不具有必然性。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使用长时段历史数据揭示了财富不均等和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性力量。《2022年世界不平等报告》显示,过去20年里,在全球收入最高的10%人群和收入底层的50%人群之间,收入差距几乎翻了一番。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发展和积累,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是,以GDP增长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并没能消除贫富差距,我国基尼系数依然居高不下,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贫富差距悬殊以及由此衍生的阶层固化等问题成为社会的隐忧,也成为各类矛盾滋生蔓延的温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物质丰富了,但发展极不平衡,贫富悬殊很大,社会不公平,两极分化了,能得人心吗?”既然国际国内经验都充分证明,经济增长不会自动弥合贫富鸿沟,我们就不必更无需等真正“发达”了再考虑共同富裕问题,而必须深刻吸取一些国家由于贫富分化导致社会撕裂等的惨痛教训,从现在开始就自觉主动解决这一问题,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认识误区之二:缩小贫富差距只能借助再分配。

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总收入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或实物转移的一种收入再次分配过程。再分配的方式有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有学者强调,缩小收入差距靠初次分配是做不到的,再分配是缩小收入差距的终极手段。当然,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等举措在当前是完全有必要的。经合组织国家的经验表明,强有力的再分配可以把初次分配后的基尼系数降低30%左右。但是,在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中,初次分配作为基础性的分配方式,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如果初次分配没有做好,仅仅从再分配领域着手,难以从根本上扭转贫富差距扩大趋势。缩小贫富差距,建立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必须高度重视初次分配。初次分配中最为核心的问题是经济剩余的分享问题。马克思把商品价值W划分为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c、补偿预付可变资本的价值v和剩余价值m三个组成部分。其中,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只要剩余价值不是全民所有,而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仅靠劳动收入生活的人就无法在财富和收入分配上与资产所有者平分秋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只有建立公有制,才能保证经济剩余以公共利益的形式服务于大众而不是被少数人独占。邓小平强调,“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是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初次分配在体现效率的同时,必须最大限度地保证分配公平,突出劳动力对于社会生产的贡献。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来解决劳动者如何分享经济剩余的问题,筑牢整个社会收入分配公平性的基础。

认识误区之三:缩小贫富差距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

有学者提出“市场是公平分配天然的调节器”。在他们看来,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根源在于市场不完善,缩小贫富差距需要继续深化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此种看法未免失之于片面和武断,其结果很可能南辕北辙,适得其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新自由主义思潮流入拉美,很多拉美国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然而,全靠市场统治一切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不但没有促进拉美国家经济发展,反而使财富空前集中,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实践证明,自我调节的市场不过是乌托邦,靠市场自身力量来校正不平等是不切实际的。市场经济中,资本为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原则是“按要素分配”,“按要素分配”的灵魂就是“按资分配”。资本具有逐利本性。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导致两极分化的规律是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只要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这一规律就必然要起作用。市场机制不能解决贫富差距的代际传承和社会阶层固化问题。财富的集中存在着自我强化机制。财产优势可以通过继承、赠与等方式在代与代之间流动。财产继承带来的不平等与个人才能和努力程度几乎不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总体上保持着较高的流动性。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流动有放缓迹象。贫富差距悬殊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无解的。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价值导向上完全不同于西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我们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本质的区别。缩小贫富差距,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资本与劳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把资本的消极作用尽可能降到最低程度。

鲁保林 作者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系福建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FJ2021Z041)的阶段性成果]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南浦时政
更多>>新福建
更多>>文化文明
更多>>理论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4 FJN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浦城县五一三路132号
办公电话:0599-2822949   E-mail:408759325@qq.com  闽ICP备15018385号  
浦城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2871397   举报邮箱:pcsx888@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浦城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码3507220201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