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赣剧发展史(下)
2018-05-10 14:50:10 来源: 责任编辑:浦城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建团伊始至1988年,剧团共创作剧目10个,挖掘整理剧目35个,移植改编剧目73个(其中古装戏29个,现代戏44个)。1990年11月,县赣剧团演出的以反映计划生育题材的喜剧小品《地道》,参加省第18届戏剧汇演,获得小戏演出奖。
1991年开始,浦城县赣剧团的戏曲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新戏屡出,并获殊荣。1991年,从江西移植演出反映计划生育题材的大型现代赣剧《崽呀崽》,自2月21日开始,到本县各乡镇演出,共演出151场,《中国文化报》对此作了新闻报道。6月,县赣剧团被评为全省“以文补文”先进单位。8月底,姚林斌编写的大型赣剧《男儿泪》(后改名《木樨村传奇》),送省艺研所阅审。送审期间,团长陈涌泉、支部书记汤石成、编剧姚林斌受到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袁启彤的接见,袁启彤称赞浦城县赣剧团是“文化战线的一朵鲜艳的红花”,并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题词。10月21日,福建省第三次文明(先进)县城暨第二次创建边界文明县城活动联谊交流会在浦城召开。22日下午,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袁启彤、省委宣传部部长何少川、省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裕德、省妇联副主任孙启梅、中共南平地委书记黄文麟等到赣剧团视察,在团史室召开剧团工作座谈会。这年,剧团排演3个节目,演出156场,观众达9.5万人次。
1992年至1994年,主要抓好《丹桂情》的创作与演出。1992年初,县赣剧团编剧姚林斌,以浦城县临江镇寨下村优秀计生管理员罗秀珍为原型,创作了大型现代赣剧《珍姐》,4月份定名为《丹桂情》。离开赣剧舞台八年之久,时任县文化局分管专业文艺团体的副局长季文爱应邀出演主角。为支持演出,县财政拨出1万元专款,同时,将国家计生委奖励给浦城县5万元全国计生先进县的奖金一分不留地全部拨付给赣剧团用于排练,县赣剧团演职员包括离退休人员,共集资7万元,用于演出开支。5月23日,参加福建省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文艺调演,省领导贾久民及许怀中、李联明等20多位厅级干部和近千名观众在福州人民剧场观看演出,得到充分肯定。其后,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省计划生育委员会、省文化厅联合下文,组织《丹桂情》在全省各地巡回演出。6月19日至12月25日,分别在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龙岩、三明、南平8地(市)53个县(市)、17个区、26个镇上演152场,观众达10万多人次。1993年3月14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会长宋平在武夷山市观看《丹桂情》演出后,上台与演职员合影,在接见中说:“感谢你们为人民写出了出好戏,也为我们演出一场好戏。”还题写了“丹桂情深”条幅。同年12月,赣剧《丹桂情》参加福建省首届海峡两岸(闽台)戏剧节暨福建省第19届戏剧汇演,获得优秀剧目、优秀剧本、优秀导演、优秀音乐、优秀舞台美术、优秀演员等6项大奖,编剧姚林斌、主要演员季文爱分别获得福建省文化厅颁发的1994年—1996年连续三年每月50元的特殊津贴奖励。该剧还应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陈光毅之邀,为全省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计划生育会议作专场演出。 1991年后,县赣剧团在创作现代剧的同时,又先后整理上演了一批内容健康、风格各异的传统剧目。如赣剧《春草闯堂》、《胡奎卖人头》、《昙花梦》、《血洗定情剑》、《马前泼水》、《寻妃记》、《三请樊梨花》、《狸猫换太子》、《姐妹花魂》、《郑小娇》;黄梅戏《罗帕记》;折子戏《三叉口》、《档马》、《牡丹对药》、《僧尼会》、《断桥》《贵妃醉酒》;荒诞剧《潘金莲》等。 1994年,浦城县赣剧团主要投入戏曲(赣剧)电视剧《竹乡姐妹》的创作、拍摄和录像带的发行工作。戏曲电视剧《竹乡姐妹》根据舞台赣剧《丹桂情》改编,共分上下两集。电视片由福建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与中共浦城县委、县人民政府联合拍摄,编剧姚林斌,导演为山西电视台主任导演李希茂,主要演员由季文爱、刘蓉、陈涌泉、周明、周晓红、高世瑞担任。该剧1月8日正式开机,1月22日完成全剧的拍摄工作。3月31日、4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一频道全剧播放。4月7日,该剧被评为“天安杯”全国戏曲电视剧单本剧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其后,《竹乡姐妹》录像带经国家计生委批准在全国城乡发行。 1996年,县赣剧团自筹资金近300万元,兴建文艺大厦,7月7日动工兴建,总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12月23日,赣剧现代戏《解烦丹》参加福建省第20届文艺会演,姚林斌获剧本奖,陈涌泉、周晓红、刘蓉获演员奖,刘安琪、叶红获导演荣誉奖,陈汝陶、仰孝龙获音乐荣誉奖。1997年5月23日,小品《冬夜情》、《红玫瑰》、《包红包》、《赌徒》参加全市小戏、小品比赛,陈涌泉获优秀导演奖,关金炎、叶红、朱少华、周晓红、刘蓉、董敬庭、周明获优秀演员奖。同年5月,姚林斌、陈涌泉、周晓红、刘蓉被南平市文化局授予优秀文艺创作人员,陈涌泉获优秀文艺工作者。12月15日,在浦城举行福建省第三届中青年演员比赛分会场演出,省文化厅副厅长范碧云率评委一行到浦城,董敬庭获银牌奖,叶红、刘蓉、阮元妹获铜牌奖。同年,中共浦城县委、县人民政府为培养剧团接班人,同意招收新学员24名,省文化厅为剧团争取了18个福建艺校招生指标,送江西上饶艺校代培。 1998年7月,为解决民主路老艺人宿舍的危房问题,兴建新楼。10月,文艺大厦落成。 1999年,开始创作大型赣剧《梦笔江郎》,并进行排练,江西省赣剧院派出刘安琪、孙蓓君、谢南思、陈汝陶、郑湘琪等人到浦城赣剧团帮助排练。9月21日,在省文化厅举办的获奖剧目展演及颁奖仪式上,陈涌泉获优秀演员奖,周晓红获演员奖,叶红获导演奖,邓臣孙、蔡春光获舞美设计奖,林建国、陈登灿获音乐设计奖。 2001年8月8日,福建省电视台一行4人到浦城县赣剧团就“一手抓艺术繁荣,一手抓第三产业”作专题采访报道。10月,县赣剧团获“全省农村文化先进单位”称号。同时,经福建省艺校招生、江西上饶艺校代培毕业的18名学生安排在县赣剧团工作。 2002年,赣剧《梦笔江郎》二度重排,参加福建省第二十二届会演获剧目奖,陈涌泉、周恭斌、周晓红、朱少华等获演员奖。10月19日在福州举行隆重的颁奖晚会。同年,赣剧小戏《镇财神》参加福建省农村题材小戏调演,叶红获演员奖。2002年12月,浦城县人民政府拨款50万元对浦城剧院进行危房改造,次年2月,浦城剧院改造竣工交付使用。 2003年12月19日,浦城县赣剧团举行建团50周年庆典活动。中共浦城县委、县人大、县人民政府、县政协、县纪委等主要领导,历任县委宣传部部长、县文化局局长和在浦的团友300多人在县宾馆隆重举行酒宴,县赣剧团作专场演出。 2004年11月14日,在南平市举行的福建省第五届中青年演员比赛中,周晓红获银牌奖。2005年1月9日,在福建省第七届“水仙花杯”南平分会场青年演员比赛中,叶红、朱少华获演员奖。8月,省电视台《梨园百花春》栏目到浦城县赣剧团拍摄制作长达40分钟的节目,介绍剧团长期为农民送戏上门的先进事迹,并在福建电视台一套多次播放。 2005年5月,陈涌泉获中共南平市委宣传部等多家单位评选的“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8月,姚林斌被中共南平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管拔尖人才”。 2006年4月,县赣剧团重建团史陈列室。同年9月,大型现代赣剧《木樨花开》投入排练。10月底,《木樨花开》参加省第23届戏剧会演,姚林斌、陈雯、郑开辉获剧本奖,王保亮、叶红获导演奖,周晓红获优秀演员奖,陈涌泉获演员奖,陈汝陶获音乐设计奖。2007年1月,《木樨花开》代表南平市参加2007年福建新剧目展演,省文化厅厅长宋闽旺,副厅长范碧云、陈秋平等领导及省内外专家观看演出后,对该剧给予高度好评。省广播影视集团等多家媒体对该剧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
余奎元 著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