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浦城新闻网 > 文艺文化 > 正文

章惇其人

2016-06-03 09:42:29  来源:  责任编辑:浦城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北宋政治改革的悲剧性人物

赵洪章

章惇(1035——1105)字子厚,浦城八相中两位正宰相之一。二十四岁中进士,历任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在北宋中后期的仕途中,起起伏伏近五十年。由于协助和推行王安石的变法,遭到保守势力的攻击和贬黜,并列入奸臣榜,成为历史上的一位悲剧性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主张和实行变法(改革)的人物屡见不鲜。远的如“商鞅变法”,近的如康有为的“公车上书”,都遭到保守势力的扼杀,而商鞅更是受到“车裂”(五马分尸)的酷刑。对章惇的功过是非,应当放在当时社会现实的历史大背景下来认识。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一词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除了成吉思汗是少数民族领袖外,上述四位汉族皇帝,前三位是叱咤风云人物,而宋太祖赵匡胤却是“武功”最差劲的一个。他是通过“陈桥兵变”夺取后周皇位的,所创立的宋朝长期受到北方契丹族的威胁。到宋真宗时,北宋还和契丹在澶州(今河南濮阳南)订立“澶渊之盟”,每年向契丹进贡白银10万两(后增至20万两、绢20万匹)。但是,朝廷中的“主和派”却认为很合算,比自己养兵省钱。

 

契丹游牧民族,经济落后,没有自己的货币,纳贡的10万白银,又通过边界贸易,回流到中原大商人手中,也促进了商业市坊的繁荣。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写实地反映了当时汴京(今开封)的繁华盛况。然而在歌舞升平、一片繁华的背后,也潜伏着危机。

 

危机之一,土地兼并。北宋中期,占全国人口不到20%的上户(地主)却占有80%以上的耕地,地主们大量隐瞒田户,转嫁赋税,朝廷税收日见困乏。宗仁皇祐元年(1049)税收比以前减少60%

 

危机之二,商业垄断。大商人垄断了市场,冲击政府盐茶专卖,同官僚勾结,哄抬物价牟取暴利。以茶叶专卖为例,到英宗时,茶叶利润不足太宗时的20%

 

危机之三,机构冗肿,开支猛增。英宗时,国家税收入不敷出,财政濒于破产。

 

宋神宗继位后,年轻的皇帝见财力日困、国势日衰,很想振作一番,遂不顾重臣反对,破挌提拔王安石实行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总原则是:在不增加人民负担、不加重社会危机的前提下,限制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的一些利益,使他们分担一部分赋税、增加朝廷收入、加强国防力量。主要措施有:(一)农田水利法:兴修水利,增加灌溉面积,多收益多负担水利费用;(二)青苗法:在青黄不接(春荒)时,限制地主、高利贷者的盘剥;(三)免役法:出钱不出役,政府用免役钱和助役钱,雇用贫苦农民充役;(四)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按丈量后的土地收税;(五)市易法:朝廷设“常平市司”经营商业,防止大商人垄断市场。同时,编修三司条例,任章惇为三司条例管,主要从事国家财政的管理。

 

综观章惇一生,在协助王安石变法和由他执行新法过程中,得罪了三位不宜得罪的重量级人物,为他的仕途人生留下了败笔。

 

(一)苏轼,宋代文学家、书法家。章惇和苏轼年轻时,同在朝廷任职,算是知已。有一次,苏轼作乌台诗,反对苏轼的人借题发挥,苏轼被捕入狱。宰相王珪在神宗面前说:“轼作《桧》诗,有‘根至九泉无曲处,岁寒唯有蛰龙知’一句。陛下,龙本在天上飞,但苏轼卻非要在地下求什么蛰龙,这不蓄意谋反吗!”如果神宗听了王珪的话,苏轼就要遭“灭九族”之祸。章惇当机立断反驳说:“龙并非专指皇帝,诸葛孔明号称卧龙,难道他也想当皇帝。”说得王珪哑口无言。章惇救了苏轼一命,苏轼因此被贬到黄州待命。

 

哲宗元祐元年,新皇帝九岁继位,皇太后临朝重用苏轼,而苏轼的弟弟苏辙当时在京任右司谏,苏辙把拥护王安石变法的官员全部降职,章惇也在其中。章惇认为苏轼在其中起了作用,从此,章惇和苏轼从知已变为仇家。

 

哲宗亲政后,恢复新法,重用章惇,苏轼被贬到广东惠州。苏的人缘很好,结交当地文友很受尊重。章惇得知后,感到他太张扬,二次加码,贬苏到海南崖州。怨怨相报,引起当地民众对章惇的不满。南宋末年,文天祥撰写的《雷州十贤堂记》,点名指责章惇对付保守派的手段偏激,变法激进,对政敌不该加以诽谤。

 

(二)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反对王安石变法。章惇东山再起后,为推行新政,扫除一切保守势力,首先从司马光下手。此时,司马光已死,章惇以哲宗名义,取消其爵位与封号,拆除司马光牌坊,皇太后赐的碑文被磨平,并以“诋毁先帝、变易法度”的罪名,将保守派大臣以“朋党”罪名进行打击清洗。

 

司马光在位时,编著《资治通鉴》一书,为编年体通史,叙述从战国到五代一千三百六十三年的历史。内容偏重政治、军事,目的是供封建统治陛级从历代“治乱兴亡”中取得鉴戒,为历史研究提供了较系统的资料。此外,司马光还有著作《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古录》等。

 

苏轼和司马光,是当时非常有名气的人物,朝野各界都崇拜二人。章惇出于政治,贬低二人,当然引起社会上对章惇的不满。

 

(三)宋徽宗。哲宗病逝,谁来继位,选来选去,落在端王宋徽宗头上。作为宰相,章惇马上反对,“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这话彻底得罪了宋徽宗。因章惇是元老级宰相,徽宗先封他为申国公,明升暗降,不久被贬为越州知州,又贬为武昌军节度副使,再贬为雷州司户参军。公元1105年,迁徒睦州(今浙江建德)时,章惇在病困中死去。

 

徽宗当朝,重用蔡京、童贯等一批奸贼,不顾国家安危,大厦将倾,群魔乱舞。北宋江山,就葬送在昏君和奸贼手里,这时,有人想起了章惇,章惇讲的没错,端王干什么都是一把好手,就是不能当皇帝,这或许就是天意。

 

章惇从小受浦城青山绿水,钟灵毓秀的影响,博学多才、文采飞扬,书法尤为精妙。宋黄伯思在《东观余论》中对章惇的书法风格评价道:“近百年来,书法家中惟有章惇能表达笔意,虽然精巧不如唐人,但笔势超过唐人,意境在初唐四大家中的禇逐良、薛稷之上,暮年愈妙,神采似王羲之。”明赵崡在《石墨镌华》中也说:“章惇用卧笔,间作渴笔,游丝法迹既苍劲有力又飘逸潇洒。”

 

中国书法,受传统影响,讲究“书如其人”、“人品第一、书品第二”。北宋时,书法界有四大家,即苏(轼)蔡(襄)米(芾)黄(庭坚),章惇未列入书法大家,与他遭贬有很大关系,这种事例,并非个别。

 

乾隆是一位深受汉文化影响的皇帝,他对书画、玉石、名瓷、古玩、善本书籍均有很高的鉴赏能力。《三希堂法帖》就是乾隆皇帝收藏于养心殿的书法精品。所谓“三希”,即是乾隆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贴》、王珣的《伯远贴》、王献之的《中秋贴》,三件即兴书写的信札视为稀世珍宝,以后列入《三希堂法贴》的,宋代只有章惇的《会稽帖》。从某种意义来讲,乾隆为章惇平冤昭雪,已明显可见。

 

幸运的是,《三希堂法贴》,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馆,人们可以从影印件中,目睹章惇《会稽》的书法风格。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黄泉之下的章惇,他的灵魂应该是欣慰的。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南浦时政
更多>>新福建
更多>>文化文明
更多>>理论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4 FJN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浦城县五一三路132号
办公电话:0599-2822949   E-mail:408759325@qq.com  闽ICP备15018385号  
浦城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2871397   举报邮箱:pcsx888@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浦城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码3507220201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