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文化保护建设将列入我县“十三五”规划
2015-11-30 14:15:28 来源:浦城时讯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朱熹及理学思想在海峡两岸及华人居住区影响深远。近期,县文体新局对我县朱子文化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研究,致力于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并准备将全县朱子文化保护建设列入我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浦城的文化土壤深厚,自五代以来人才辈出,有着“名贤区薮、上相名邦”之誉,早在宋仁宗庆历(1041-1048)年间,福建第一位登上相位的章得象,官居相位8年,培养侄儿章望之成才,并开始研究理学,成为宋代浦城理学家第一人。朱熹的父亲朱松多次到浦城向自己的老师萧顗求学。宋绍兴六年(1136),朱松赴京任职,正值朝廷多事之秋,朱松将七岁的儿子朱熹母子俩寓居浦城仙阳萧顗家,次年请塾师授教,萧顗则对朱熹进行儒家六经教育,儒家忠孝节义的思想从小就在朱熹的心里扎下深根,他立志要成为“为国效忠,为民造福”的贤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朱熹回到故乡紫阳堂开讲儒学,接受了100多位来自各地的学子求学,浦城人詹体仁、叶文炳、章康等人前往求学,为朱熹直接的门生,这批人学成后理学的传承和对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为传承和发扬好朱子文化,我县将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对县域内的朱子文化遗存进行全面普查,造册汇总,对符合条件的申请文物保护单位;以真德秀古居为基础,按名人纪念馆进行规划、设计、布展;修缮萧顗故居、宋贤真夫子祠、詹体仁故居、叶文炳故居;重建南浦书院;保护真德秀墓等。并成立“浦城县朱子文化与理学十三子研究会”,组织开展相关研究、开发活动,抢救和保护《大学衍义》、《政经》等古籍,组织编撰《朱子文化在浦城》,创作长篇纪实文学《真德秀评传》;创设“讲理堂”、开展寻找“明理贤达”等活动,传播和弘扬朱子文化。 (柳志勇 左贤斌)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