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浦城迎客来
2025-04-18 09:16:02 来源:浦城新闻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春光作序,万物和鸣。繁花灼灼,春山历历。走进春日的浦城,处处是如诗如画的美景。甫一踏入梦笔文化产业园,山边的樱花密密丛丛,簇拥着绽放着粉色的笑颜,犹如温婉又带着几分热烈的姑娘,笑盈盈地指引着八方来客走进浦城非遗文创中心一探究竟。 “字中有画、画中有字、以字组画”的浦城剪纸,不仅承载着古老的民俗,更在剪刻之中,映出世间万象;“薄如纸、青如天、明如镜、声如磬”的浦城大口窑青白瓷,展现着千年以前宋人对美学的极致追求;指法细腻、疾缓有度、潇洒脱俗的浦城闽派古琴,流露出中国文人怡情养性、寄情抒情的生活方式……非遗文化,在这里集聚;传统技艺,在这里传承。行走之间,即遇见浦城这座千年古邑沉淀下来的智慧与文明。 浦城美术馆/范迪安美术馆 柳浪漫 余恒毅/摄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南宋大儒朱熹《观书有感》中的这番美景,在浦城美术馆/范迪安美术馆得到了具象的表达。屋顶恰似打开的书页,又像连绵的山峦,与苍翠的青山相呼应,构成一幅幽静的山水画;建筑立面取自南方地区传统民居,墙面则多以卷轴式横窗与周边环境相“借景”,移步换景令人耳目一新;蓝天、绿树与建筑,映照在池水之中,颇有中式对称美学的浪漫,缓缓流动的云彩又平添了几分灵动。如今,这座环境优美、格调高雅的文化新地标,正以全国县域规模最大、功能齐全的美术馆之姿,不断引进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仅成为一道亮丽瞩目的人文风景,更成为了驱动当地文旅融合的新引擎。 穿过浦城美术馆/范迪安美术馆,沿着马莲河畔徐徐前行,“十里莲塘”万亩良田又是另外一番风景。春风执笔,掠过一片金黄,油菜花翻起的波浪奏响了丰收的乐章。“一色菜花十里黄,好风斜日送微香”。这里,油菜花可不止一色。黄的、白的、粉的、橙的油菜花,绘成了“五彩莲塘”的新画卷。身着彩衣的游客,步入丛中细嗅芬芳,嬉笑着融入色彩斑斓的油菜花海,沿着花间小道,走进一排排现代化农业大棚,采摘着鲜红的草莓、金黄的丑橘,也采撷着春日的香甜。 花田间的热气球 余恒毅/摄 马莲河畔,吱呀作响的水车,似乎正用古老的旋律,哼唱着农耕文明与现代农业在这方热土上奏响的交响曲。悠扬的旋律伴随着和煦的春风,顺着柏油铺成的风景道,吹到了“麒麟畈”的油菜花海,乘着热气球,应着游人的欢歌,飘扬在万里晴空,等待着见证裳裳黄萼榨新油,等待着田家四月自争春,金秋翻起千层浪,在希望的田野上再次奏响“浦城大米”丰收的乐章。 一朝春雨过,万物皆清明。走过莲塘、仙阳,邂逅了春日的金黄,转身奔赴富岭,便走进了满屏绿意的春天。途经双田村,奔腾的河流诉说着“桑田”的蜕变,青绿的茶山宛如大地的指纹,新蕾吐露着淡雅的清香,茶人穿梭其间,将一片片绿叶“收入囊中”,经过“火的洗礼”,携这一缕芬芳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悠悠的茶香,与花的芬芳相得益彰。大水口“无忧花谷”,起起伏伏的青山像被洗过一样快要滴出绿来,山谷泳池、山间花廊编织的童话秘境,月季、绣球、茶花犹如山间精灵,点缀着青山,也点缀着游人的田园梦。 匡山森林公园 隐居田园,是许多人厌倦尘世喧嚣后的梦。六百多年前,浙江龙泉人章溢寻到了一处读书避世的去处——匡山。他与好友刘伯温、宋濂、叶琛等人在此间吟咏唱和,留下了《苦斋记》《看松庵记》《匡山诗序》等诗文。其中,又以刘伯温到匡山探访章溢时写下的《苦斋记》最为有名:“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有十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且追寻着隐士的脚步徒步匡山,幽静的原始森林中,参天的古树让人心生敬慕,欢腾雀跃的林间“歌者”,变奏着春与绿的序章。遗憾的是,章溢隐居匡山时循着山的高低、曲折,构筑的看松庵、烟云万顷亭、苍雪亭、坐看云起亭、环中亭等,历经沧桑,多已损毁。然而,文人墨客到此寻幽探古,避世修身的脚步却从未停止,留下的诗篇刻在了匡山诗词漫道上,藏在了匡山“诗部落”中,流进了匡山女子诗社的血脉里。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南浦江波绿,阳关柳色青。夕阳千古恨,分付短长亭。” “梦笔山前君别我,下沙桥上我思君。黄昏更过西阳岭,满目青山与白云。” …… 夜幕降临,繁星点点,青白瓷中,茶香氤氲,吟诵着古人为浦城写下的诗歌,定能做一个如诗如画的梦。(邱春静)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