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浦城新闻网 > 看天下 > 正文

我国科学家揭示突破水稻产量瓶颈新机制

2022-04-22 09:32:01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记者张泉、董瑞丰)穗数、每穗粒数、粒重,这是决定水稻产量的三个核心要素。然而,这些性状通常会相互制约,优异性状往往难以兼得。我国科学家日前揭示了水稻穗重和穗数之间相互制约的分子机制,从而为打破这种制约关系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为突破水稻产量瓶颈提供了新的遗传资源与研究思路。

该研究由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团队完成,相关成果21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生物技术》发表。

“不同农艺性状之间常常存在一种此消彼长的权衡效应,如植物高产与抗病、高产与高品质的负相关性等,使得这些优异性状难以兼得。”文章第一作者、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副研究员宋晓光说,水稻是最重要的主粮作物之一,打破产量性状之间的负相关,对于突破水稻产量瓶颈、维护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IPA1是此前李家洋团队鉴定到的一个水稻株型调控的主效基因,可用于调控水稻多方面生长发育过程,对抗病性和环境适应性也有重要调控作用,已广泛应用于优良水稻品种的培育。但IPA1是一个典型的多效性基因,在增大穗部的同时会使分蘖数降低,限制了其增加水稻产量的潜力。

在此项最新研究中,团队创制出大量IPA1顺式调控区平铺删除的基因编辑材料,并从中发掘出了可以同时提高穗重和穗数的编辑材料IPA1-Pro10,该编辑材料还同时具有株高变高、茎秆和根系粗壮的表型。经田间小区测产鉴定,IPA1-Pro10与对照品种中花11相比能够增产15.9%。该研究还进一步阐明了IPA1顺式调控区调控穗部表型的分子机制。

“该研究成功实现了水稻产量关键要素间负相关性的解除,为通过创制全新遗传资源打破水稻产量瓶颈提供了有效策略。”文章通讯作者、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余泓说,未来对作物核心基因顺式调控区的系统功能挖掘,有望为突破现有作物育种瓶颈提供新的分子机制与遗传资源。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南浦时政
更多>>新福建
更多>>文化文明
更多>>理论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4 FJN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浦城县五一三路132号
办公电话:0599-2822949   E-mail:408759325@qq.com
浦城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2871397   举报邮箱:pcsx888@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浦城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码35072202010026   闽ICP备150183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