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浦城新闻网 > 时政 > 正文

第二届“‘两个结合’:中华五千年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武夷论坛“中华文明核心价值与现代化阐释”平行论坛活动在浦开幕

2025-03-24 15:20:27  来源:浦城新闻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3月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南平市委、南平市人民政府、武夷学院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中共浦城县委、浦城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二届“‘两个结合’:中华五千年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武夷论坛“中华文明核心价值与现代化阐释”平行论坛活动在浦城美术馆(范迪安美术馆)开幕。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浦城县委书记李江平,浦城县委副书记、县长陈锡明,中国人民大学智慧治理学院副院长宋鹭,韩国延世大学文学院历史系荣誉教授白永瑞,韩国成均馆大学儒学院副教授、儒学文化研究所所长金渡鎰,韩国江陵原州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金玟,马其顿科学与艺术学院教席学者冯海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哲学院高级研究员塔玛拉·普罗西克,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教授、语言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王春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编审、中文分社副社长王琳,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文学院教授、国际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宝贵,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金海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郑梦娟等出席开幕仪式。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

“孔子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十分荣幸于家乡浦城与众多海内外的专家学者见面,大家远道而来,志同道合,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为主题,从宏观视角、比较方式深入阐述中华文明之核心要义。此等情怀,是中华文化之美德,亦是武夷论坛持续举办、推动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之意义所在。当今社会文化交流广泛,我们有条件对传统文化进行更多阐述,使其精神与理论价值转化为新文化认知与实践指南。正如朱熹所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便是今日精神与学术之源头活水,对于修身养性、引领美好生活之价值无限,愿大家共立于传统文化之研究与实践,推动其不断发展,并祝本次平行论坛圆满成功。

中国人民大学智慧治理学院副院长宋鹭在致辞中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实施多校区战略,苏州校区是本场分论坛承办单位中法学院和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办学所在地,始终致力于推进中法、中欧交流,此外,校区还设有丝路学院、智慧治理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并推动中外合作办学与文明交流互鉴。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探讨文明与文化的对话尤为重要。本届武夷论坛在浦城举办此次平行论坛,汇聚众多海内外学者,对中华文明核心价值在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内涵及其现代化诠释与传播路径进行深入探讨,中华文明的现代化发展正需扎根历史、放眼全球,以如此开放姿态实现繁荣昌盛。

浦城县委书记李江平在致辞中说:

浦韵悠长,城载千秋。从马道坪遗址的陶器纹路中,感受到尘封5000年的文明密码;猫耳山商代龙窑群遗址和管九先秦时期土墩墓的发现,将福建文明史向前推进了上千年。近年来,浦城县坚持以文兴城、以文润城,浦城美术馆(范迪安美术馆)、博物馆、非遗文创中心等一批优质多元文化平台拔地而起,“浦城文化菜单”不断丰富,千年文脉绽放时代之光。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在第二届武夷论坛平行论坛活动中,于梦笔生花之地,文思泉涌、灵感迸发,以思想碰撞的火花,照亮传统与现代的连接之路;以学术研究的深度,拓宽文明对话的广度;以“梦笔生花”的时代之笔,书写现代化长卷的文明新篇。

开幕期间,7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华文明核心价值与现代化阐释”这一主题,从历史、哲学、文化、艺术等多个角度,用6个报告展开深入研讨,共话文明交流互鉴新路径。

冯海城作《道之文:儒家与柏拉图主义语境中的艺术本质》报告,提出儒家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教化作用,即“文以载道”;而柏拉图主义则更关注艺术的形而上学层面,认为艺术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冯海城说,希望能找出二者在艺术本质问题上的共通性与对话空间,以深化对艺术本质及其在人类精神生活中作用的理解。

金玟、金渡鎰作《东亚儒学:反思、批判与韩国式方法的可能性》报告,提出对特定的儒学叙事方式进行批判,韩国儒学有其独特性,并主张探索一种“韩国式方法”以推动儒学的本土化和多元化发展。两位学者认为,儒学应通过反思与创新,保留其核心价值,同时适应不同国家或地区现代社会的不同需求。

塔玛拉·普罗西克作《基于中西辩证传统与文明价值观的国际关系》报告,探讨中西文明在价值观和辩证传统上的差异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她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思维与西方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形成了鲜明对比,通过理解并尊重这些文明价值观的差异,以此构建更加包容与稳定的国际秩序。

李宝贵在《语言教育赋能文明互鉴:内在逻辑、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报告中提出,国际中文教育与世界中国学在传播中国文化、促进国际理解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为实现协同发展,应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并通过多元化的传播路径提升中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王琳的《中华文明精神标识——思想文化术语的现代化诠释和传播》报告中认为,中华文明的思想文化术语(如:“和而不同”“大道至简”等)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观。应将传统思想文化术语与当代社会问题相结合,使其更具现实意义和国际传播力,以此提升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为人类共同面临的伦理、社会和文化挑战提供中国智慧与解决方案。

王春辉作《中华语言文字与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报告,他说,中华语言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他指出,汉字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连续发展,其表意特性与演变过程体现了创新性,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中华文明对外来文化的包容,通过语言文字传播和平理念。由此可见,中华语言文字不仅是文化传承的工具,更是中华文明独特精神与价值观的体现。

据悉,武夷论坛是中国人民大学与福建省南平市合作创办的国际学术论坛品牌,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和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整体研究阐释中华五千年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关联,以宏阔视野、创新思维深度阐发中华文明思想精髓、价值理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全球文明互鉴的“思想高地”。

第二届武夷论坛延续首届论坛“全球文明互鉴”的核心理念,以“文明互鉴与现代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为主题,采用主论坛引领、四地分论坛协同的复合模式,校地联动实现南平市建阳区、武夷山市、建瓯市和浦城县“一地一主题”,搭建的跨文明对话高端论坛。其中,平行论坛设置五大特色议题,围绕“述与作:从孔子到朱子”“古典学与现代性”“中华文明核心价值与现代化诠释”“中国之治与中国式现代化”“两岸青年赓续中华文脉”等主题构建多维研讨体系,探讨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传承与发展。

参观浦城美术馆(范迪安美术馆)

活动期间,专家学者还在浦城美术馆(范迪安美术馆)、非遗文创中心、博物馆及仙阳镇麒麟畈万亩油菜花田等地进行文化考察,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浦城县乡村振兴、文创产业等领域的新传承与新实践,感受传统文化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及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柯聪 程张寰 杨立飞 李春雨)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南浦时政
更多>>新福建
更多>>文化文明
更多>>理论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4 FJN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浦城县五一三路132号
办公电话:0599-2822949   E-mail:408759325@qq.com
浦城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2871397   举报邮箱:pcsx888@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浦城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码35072202010026   闽ICP备150183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