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浦城新闻网 > 理论 > 正文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加快推进城乡经济融合

2023-11-02 10:39:43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俞少奇 李晨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这是我国应对全球性挑战、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战略考量,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我们推动发展的重要举措。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立足内需、畅通循环至关重要,亟需加快推进城乡融合。

关键在推进城乡经济融合。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关键在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消弭城乡间要素流动障碍,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实现双向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从现状看,城乡经济融合应遵循三个原则:

第一,尊重规律,理顺关系。从劳动力看,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劳动力向城市集中应是大势所趋,按2021年末数据,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4.7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6.7%,两者间约18个百分点的差距就是2.9亿多的农民工。但是,由于户籍、年龄等方面的限制,致使农民工“进城务工、返乡养老”,过早退出劳动力市场。从资本看,按照规模效应,资本向经济发达地区集中符合经济规律,因此,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发展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都市圈、城市群,极大促进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但与此同时,一些欠发达地区也投资了大量的产业园、基础设施、新城,造成闲置浪费,影响了国家的整体投资利用效率。从土地看,城市缺乏建设用地,土地供应弹性低;农村土地却无法入市,需要通过土地收储的方式,农民得不到合理补偿,等等。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人、地、钱”关系,亟需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在城乡融合发展中进一步优化。

第二,注重效率,共同富裕。首先,解决当前要素向城市单向流动的问题,按照居民意愿和需求,打通制度壁垒,推动土地、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宜城则城、宜乡则乡”,实现双向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其次,要注重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改革机制体制的系统性、协同性,城乡要素流动涉及城乡两个地理空间,以及多个关联性领域,不能仅限于城市或农村的单一地理空间改革,或仅限于要素配置改革,而忽视其他领域改革。必须在打通城乡要素流动渠道的同时,同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农村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关联性推进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及财税制度、农村社保制度等改革,完善人、财、地、信息、数字等要素自由流动与集聚的平台载体,推动公共产品在城乡间均衡配置。同时,在探索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科学论证,注重保障农村集体产权和农民合法权益,加快促进共同富裕。

第三,以城带乡,以需促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仅需要强大的供给能力,还需要同样匹配的消费能力,才能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现阶段,我国农村和中小城市消费不足,1800余个县及县级市、7亿左右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还有待挖掘。同时,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趋于饱和,但农村的交通、水利、电力、能源等基建投资以及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投资提升空间仍然很大。因此,新时期的“以城带乡”,必须以经营理念重塑城乡关系。一方面,着眼于城市居民的旅游、生态、休闲、养老等消费需求,创新经营乡村理念,不断丰富高品质乡村产品供给。另一方面,加快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短板,推动进城务工人员共享同城待遇,缓解农村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加快突破城乡经济融合困局。

当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城乡经济融合发展亟需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统一大市场的效率问题,提升城乡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这是城乡融合的关键瓶颈;二是统一大市场的空间问题,打造城乡融合空间载体,这是城乡融合的重点区域;三是统一大市场的机制问题,重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这是城乡经济融合的基础支撑。

从效率看,加快城乡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城乡生产要素跨界高效配置的关键瓶颈在于,农村各类要素市场发育较为滞后,特别是劳动力、金融、土地等市场不够充分,要素价格难以真实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因此,在加快城乡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应更注重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从劳动力看,提升城市就业承载能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健全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改善农村投资软硬件条件,推动城乡劳动力要素双向流动;从资本看,进一步增强农村金融服务的有效性和便利性,探索构建城乡资本一体化金融平台,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让更多农民能够享受到资产增值收益;从土地看,加快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途径,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健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和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加快完善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

从空间看,做强城乡融合发展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县城连接着城市与乡村,是当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城乡融合发展的主战场,必须分区域、分发展阶段因地制宜通过发展县城,促进城乡产业融合,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毗邻城市群、都市圈的县城,比如上海、南京都市圈周边县城,可积极承接大城市功能溢出,根据大城市、都市圈的分工体系,发展都市圈经济,加快成为通勤便捷、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卫星县城。具有较好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交通条件的县城,可发展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加快成为先进制造、文化旅游等专业功能县城。对缺乏发展动力或人口流出型的中西部县城以及东部地区部分县城,必须谨慎制定约束型、精明型发展规划,促进人口和公共服务资源适度集中,重点盘活存量资源,避免增量资源盲目投入。特别是对已经投资建设大量基础设施、产业园的农村地区,需探索研究逐渐收缩式发展路径,将闲置的建设用地复耕为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用活用好土地指标。

从机制看,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近年来,我国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的探索以户籍制度改革、人口市民化、征用农村土地等为主,今后可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城乡机会均等,进而推动城乡融合。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首先要推进城乡市场高标准流通,优化城乡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布局,通过建立现代化流通网络和数字交易平台,加快形成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实现要素、资源和商品在城乡间自由顺畅流动;同时,在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基础上,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通过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升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管理水平,缩短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一是应审慎布局新增公共资源,顺应城乡发展规律,科学预测人口发展动态,进一步向农村倾斜,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二是健全常住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让进城务工人员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保障性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真正“融得进”“留下来”,防止城市居民与进城务工人员之间出现“新二元结构”;三是探索城乡集团化、集成化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加快以城带乡、以强带弱,通过建设城乡教育集团、城乡医疗卫生集团和养老一体化服务平台等,推动城乡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湖南大学经济管理研究中心)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南浦时政
更多>>新福建
更多>>文化文明
更多>>理论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4 FJN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浦城县五一三路132号
办公电话:0599-2822949   E-mail:408759325@qq.com  闽ICP备15018385号  
浦城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2871397   举报邮箱:pcsx888@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浦城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码3507220201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