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蒙养 恬淡相安
2023-06-30 11:46:36 来源:浦城新闻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作者:邱春静 《以诗蒙养 恬淡相安》 夜微凉,上完绘画课的孩子带回一把手绘古风团扇,几只蝴蝶绕着一支荷花翩飞,路灯透过仿绢制的扇面,树影在另一端婆娑摇曳,恍惚间,似乎被带进了“轻罗小扇扑流萤”的情境之中。七夕时,曾与孩子共读《秋夕》,聊过“牵牛织女星”的故事,虽已过一月有余,眼前这把“轻罗小扇”,却也勾起了孩子对《秋夕》的记忆。 少年不知诗中意,悟透其中已而立。我相信,“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更坚信,传承千年的经典诗歌,便是最好的蒙养教材。 孩子出生后,为人母的心中更是多了无数的温柔,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曾刻印在脑海中韵味无穷的古诗,便成了蒙养的最好“帮手”。仍记得,她学会的第一首诗,是李白的《静夜思》。大约也是中秋时节,熄灯后,月光透过窗棂洒满床前,衣柜上映出斑驳的影子,不到三岁的孩子好奇地问:“妈妈,地上白白的是什么?”彼时情景,不禁联想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诗句,于是,母女俩互相依偎望着床前的月光,稚嫩的童声,诵读着流传千年、家喻户晓的经典诗篇。 短小精悍的诗歌,要让幼小的孩子读懂,必然需与生活相结合,所见即吟诵,为亲子共读平添了许多乐趣。爸爸出差十日,一首王维的《相思》,既表达了思念,也了解何以红豆寄相思;春雨过后,鸟鸣啁啾,落花陷入泥土,《春晓》大概描绘的便是此番情景;阴雨清明读《清明》,在湿冷的空气中进行一场关于生命、死亡与尊敬的探讨;信步“十里莲塘”,荷花盛放,偶见几只鱼儿水中畅游,不正是汉乐府《江南》;遥见中天元月,《古朗月行》中的白玉盘即是这般模样,青云之端,传说中的瑶台,蕴藏着古人对星空之外的美好向往;除夕和长辈一同贴上火红的春联,初一在热闹的爆竹声中穿上漂亮的新衣,喝上一杯清清吉吉的木樨茶,一首《元日》与春节正好应景……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诵读之中,恰时空纵横;与诗为伴,寻一方见地。而今,孩子升入小学,我们还将一起,从“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中细嗅春天的芳香,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欣赏夏天的壮阔,从“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中寻找秋天的硕果,在“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中感悟寒冬中喷薄而出的力量,就这样,于一言一语的四季轮回中,精神丰盈,恬淡相安。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