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补短板 实效惠民生
2018-12-26 11:46:13 来源: 责任编辑:浦城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从1978到2018,改革开放四十年弹指一挥间,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足迹清晰可见:医疗环境改变了,医疗技术提升了,医疗保障完善了……四十年来,我县的医疗卫生事业在改革与发展中不断突破藩篱,让老百姓真真切切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民生红利。
县医院西门子全自动检验流水线
青砖瓦房变高楼 “小时候在县医院看病,这里只有一栋三层的青砖瓦房,旁边还有木板楼,环境比较简陋。”今年42岁的县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孟宇俊说,2000年,县医院建起了门诊大楼,后来,又建起了住院大楼,医疗环境的改变为群众就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我还记得二十几岁在医院住院的情景,那时候病房比较暗,人多吵闹,不像现在的病房干净整洁,还有空调、电视、独立卫生间。”患有胃病的叶阿姨今年73岁,说起四十多年来看病环境的改变喜笑颜开。 县医院就医环境的改变只是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四十年来,我县在大力巩固和发展县级综合性医院的同时大力扶持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及专科医院建设。据了解,2011年以来,我县共计投入2.8亿元用于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调整结构布局,推进医疗资源布局基本均衡。如今,县医院屹立城中,全新的中医医院在梦笔新城“安家落户”,妇幼保健院搬迁至德秀大道新址,第三医院(原精神病防治院)在原址扩建,做大做强位于城南的蛇伤防治院,重新装修或新建乡镇卫生院。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县直医疗卫生单位6家,其中二级甲等医院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卫生院实现乡镇全覆盖,登记注册的村卫生所有244家。
浦城县中医院
高新设备解民忧 “过去医生看病通常只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老三样’,现在有了彩超、CT、电子内窥镜等设备,看诊也更准确。”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季祖雄说,例如病人肚子疼,过去主要靠望、触、叩、听,凭医生的经验来判断,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还可以通过做彩超、CT等排除具体疾病,辅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2017年,中医医院新增了价值1380万元的GE1.5T超导核磁共振、价值470万元的GE16排螺旋CT等设备,其中1.5T超导核磁共振成像系统适用于全身各系统的检查诊断,包括中枢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腹部成像等。 “1995年,县医院的设备总价值不到200万元,如今已经超过了8400万元。”县医院设备科科长赵文荣介绍说,如今县医院有进口西门子64排螺旋CT和1.5T MR、国产联影16排CT机和1.5TMR、DR机、西门子全自动检验流水线、电子胃肠镜、腹腔镜、等离子电切镜、输尿管镜和钬激光及弹道碎石设备等先进医疗设备,过去很多需要出县治疗的疾病在县内就可以诊治。 医疗保障惠民生 “以前看病全都要自己掏钱的,现在都用医保卡,出院的时候可以直接报销一部分,我们看病的负担也小多了。”在县医院陪母亲住院看病的范兰英笑着说,现在医生护士的服务态度也好,看病也更安心,舒心。 “原来在乡镇卫生院看病的人很少,住院的人更少,有了医保以后,患者没有了后顾之忧,患者的就医率也明显提高了许多。”石陂卫生院院长廖俊斌介绍说。据了解,过去由于很多人没有纳入到医疗保险的范围内,自费看病的经济负担很重。2007年,国家推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县委、县政府在人员、资金上予以保证,并逐年完善补偿办法,实行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等个人自缴部分由政府资助。补偿的封顶线由3万元提高到了30万元,同时分别降低了起付线,建立特殊门诊制度,基本上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2018年,全县共有363769人参保,参合率达99.55%,这一惠民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深化综合医改,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取消药品加成,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以县医院为依托,建立远程会诊平台和医疗联合体,开展各学科各专业的远程会诊;高度重视妇幼健康,开展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引进预防宫颈癌疫苗,逐步完善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保健;培养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形成合理的卫生技术人才梯队结构;加强疾病防控,预防保健工作迈上新台阶……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从最初的有病看病到治病防病,再到现如今以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我县正以推进“健康浦城”建设为主线,聚力建机制、抓改革、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破难题,切实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邱春静 刘莉辉)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