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浦城新闻网 > 乡镇资讯 > 正文

田里秧苗壮 塘中鱼儿肥

2015-06-09 15:17:24  来源:浦城新闻网  责任编辑:施柳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6月2日,盘亭乡棠岭村一片平坦的田野上,机声隆隆,一个穿着红短袖的小伙子,正开着插秧机把一颗颗碧绿的秧苗插入田中。

“他叫吴毓军,现是乡里的80后种粮大户,1982年出生。”盘亭乡农技站长张树开介绍说,现在农村,田中干活的,绝大多数是五六十岁的老人家,二三十岁的小伙子可是凤毛麟角。“我今年承包了80多亩田,与村民还签了60多亩的包耕田、播种、插秧的合同。”头戴草帽,满脚泥巴的吴毓军说,为了种好田,4月份他又投资5万多元,购买了一台旋耕机,现家里已有6台农用机械了,包括2台插秧机,2台微耕机,1台15匹的旋耕机。

“他现在是村里的农技员,乡里准备帮他申报建个育秧工厂。”张树开说,今年该乡推广机插育秧示范片,就放在他的田块。“别看他现在做得有声有色,2012年他从外面回来,家里可是一片反对声。”张树开说。“当时我妈意见最大,说人家都想跳出去,我怎么还回来做农民。”吴毓军说起当初返乡的情景。他中学毕业后,就外出到模具厂打工,聪明肯吃苦的他,学会了模具设计的好手艺。先后在厦门、上海等大城市模具厂工作,回家前,月薪有7000多元。

“常年漂泊在外,总觉得不踏实,总想做一份自己的事业。”吴毓军说,2011年他就利用工作之余,经常外出考察项目。一次到浙江省义乌市的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看到那里的米卖到10元一斤,还有一些绿色农特产品,深受顾客喜欢,现代农业前景广阔。想到家乡的生态好,正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好地方,并且现在国家惠农政策越来越好。他毅然放下高薪,决定返乡种粮,当个新型的职业农民。

说干就干,2012年,吴毓军在家人的反对声中,回到家乡棠岭村,租了70亩田,建起自己的水产养殖基地。可创业路上从来没有一帆风顺,2013年,由于技术和管理疏忽的原因,吴毓军出现两次重大损失。一次自己与朋友外出聚会喝酒,忘记打开鱼塘的增氧机,鱼死了800多斤。一次移塘时,不知道先清淤消毒,结果死了3000多斤鱼。失败是成功之母,“就当交学费,买经验了。”吴毓军乐观的说。古语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其实,吴毓军养鱼亏了,养殖泥鳅却让他收入颇丰。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他学习外面经验,在养殖泥鳅的15亩田里,种上水稻,把养殖与种植相结合。由于田里养有泥鳅,不能施化肥、农药,只施农家肥,种出的水稻纯生态环保。“谷子刚收到田头就给人抢了。”吴毓军说,2月份,厦门的一位粮食经销商上门订购今年的稻谷了。吴毓军介绍,盘亭乡的水质好,养殖的鱼、泥鳅肉质鲜嫩、细腻,顾客特别喜欢。建瓯的一个水产经销商就长期向他订货,有多少销多少。2013年,他组织村民成立了木林轩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一同走现代农业致富之路。今年他投养的鱼苗有,四大家鱼5万尾,黄颡鱼25万尾,武昌鱼15万尾。

张树开介绍,吴毓军人勤快,肯学肯钻,一有问题就往农技站走,有时一天他都要接到吴毓军好几个电话。现在农村发展需要的就是这种思想观念新、做法新、技术新的新型职业农民。

“我也要种出10元一斤的大米,家乡这么好的环境,一定可以种出好米,养出好鱼。”吴毓军对自己未来农业发展之路充满信心和希望。(吴勇君 周兴贵 廖灵燕)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南浦时政
更多>>新福建
更多>>文化文明
更多>>理论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4 FJN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浦城县五一三路132号
办公电话:0599-2822949   E-mail:408759325@qq.com  闽ICP备15018385号  
浦城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2871397   举报邮箱:pcsx888@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浦城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码3507220201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