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窍
2015-04-20 16:03:08 来源:浦城新闻网 责任编辑:施柳清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谢荣华) 我有个学弟,教书顶呱呱的棒。好几届高考,他带出来的学生,大学升学率和语文单科优秀率都名列全县前茅。 适逢领导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东风吹遍全县,他被提拔上了校领导岗位。走上领导岗位的他,仍守着一股子耿介愤激的夫子心态,又把不住自己的嘴风:时政的、校务的弊端,他都要评判,哪里会顾忌上司的脸挂得住挂不住?因此,他当领导一直是部门的副职。 三年前学校里发生了一件出人命的大事。有一学生在课堂上心脏病发作,死了。为这事家长百十号人闹到学校,砸门破窗扔电脑,所为就是要学校承担几十上百万元死亡赔偿金。为避锋芒,校领导几乎都躲了,他躲不开,他是部门副职,谁都有权力指派他;他不能躲:他是人民教师,中共党员。 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错误地进行一场教育,无疑是挡了人家的财路。二十多年来总让家长们敬若神明的他结结实实地吃了“家长”们的一顿老拳,鲜血从他的嘴角溢出,洒在墨绿色的瓷砖上,慢慢地渗开,就如同夏日里一朵朵怒放的红莲。 为这事,他在圈子里给人留下个幼稚不成熟的为官记录。五年来,和他同一批提拔上来的校二层领导中,先后多人由副职转为了正职,有些比他提拔稍晚的,现如今已是他的上司。 说他的位子从没挪移过那不是事实。他挪移了,不过是由政工部门转换到教学业务部门而已。 一一他还是个副职! 台湾电视人评论时政要员有一句很在理的话,叫做“屁股决定脑袋”。我这学弟乖张就乖张在这里:职位变也好不变也好,他上两个班级语文课每周十二个课时雷打不动,弄得其他领导很不好做人:跟他一样上同等的课时量吧,心里不情愿还犹自可,学生和学生家长未必认账。况且说多做事情出错的几率大,出了错,有损领导体面。为此学校早有明文规定:校二层副职领导每周上五节课为满工作量,正职人员三节,一层副职一节、正职不要上课。一线教师标准工作量为每周十二节,规定数以上的为超课时,可从绩效奖励工资中领超课时补贴。到发放绩效工资时教师们又不情愿了:人家每周课时量跟你一般无二,凭什么本属于自己的钱我们领不回去,你一个校行政二层副职就要多吃多占? 在中国,当领导的一件事情不要干,大家都见怪不怪;要是多领了一分钱,就可能天塌地陷了。近年来施行的绩效奖励工资方案老师们本来就意见纷纷:奖勤罚懒没有错,得有专项资金,不宜从教师工资中抽取。工资乃是法定的劳动所得,归劳动者自己支配。一年到头累死累活,自己被抽取的那笔钱不能如数领回,大家当然眼红红地盯着我那学弟生闷气了。 不干活的那些领导倒是可亲可敬的,他们没有多吃多占我们的钱,别的方面有没有不归我们管。 这样一来,我这学弟不仅在领导圈子中混得憋气,老师们也少有对他正眼相待的。无巧不巧,他带班的这届学生参加当年高考,语文优秀率头名状元被兄弟学校的一位语文老师抢走,他只落得个第二名。社会舆论就出现了,说我这学弟在领导中闹不团结,在工作上只看钱面,现在的成绩下滑只是个开始,往后还不知会差到什么地步! 高考成绩出来以后的一个多星期里,我这学弟大把大把地掉头发,而后他自己凑到镜子前一照:非但不憔悴,反而印堂发亮,二目有神。 新学年如期到来,在校园中最常见到我这学弟的时候,必然是有上级领导来参观的时候。他原本不喝酒,沾唇一滴就得满脸通红红到脖子根,这样行走在领导们中间,倒更显得福态了。倒茶递烟指引厕所门径这类琐事,他做得比校领导中的任何一个都勤快。 师生们找他办事比过去难多了。通常情况下,他不是去县局开会,就是到外地“取经”。久拖不办的事联系上他的时候,他总能够详细地指导你,找哪个部门哪个部门协商解决。一百回这样的耐性都有。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